——生物,永遠不可能理解自己認知以外的事物。
就像是蠻荒時期的人類看到天降閃電擊毀樹木,並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會認為這是天神發怒降下雷霆般。
就像是古代的人民看到翱翔於天機的鐵鳥,並不會認為那是名為“飛機”的交通工具,而會認為這是神明的坐騎般。
而伊耆所面臨的現狀,也是同樣的狀況——在他的世界觀中,“皇”與“內宇宙”便足以解釋所有的事物,解釋世間基本所有一切的秘密。因為他無法去理解自己認知以外的事物,也無法去理解何謂“創造者”,何謂“觀測者”,自然也沒辦法理解曼哈頓博士的存在,以及這位自多元宇宙之外而來的“守望者”,究竟對這個宇宙產生了何種的影響。
他沒辦法明白,在上個紀元那個小小的寂靜嶺位面之中,究竟發生了怎樣一場涉及到紀元終結,以及重生的戰鬥。
他也沒辦法明白,為何楊雲突然提到“蚩尤”這個他有著印象,卻未曾在新的紀元中聽聞過相應資訊的名字。因為高階聖人本就無法在重啟的紀元中保留相應的自我,而那個男人早已將自己的一切過去都賭在了上一個紀元,留在了那個小小的宇宙之中……而這,便是伊耆漏算的一環。
所以,一切早已改變。
“伊耆,你覺得自己所經歷過的八十次輪迴,每一次都是一個相同的故事嗎?”
面對伊耆終究露出的,困惑不解的目光,楊雲踏前一步,認真無比的問道:“你覺得自己究竟是經歷了八十個不同的紀元,還是將一次紀元輪迴反反覆覆地經歷了八十次?”
“大抵,是後者。”
這個問題並不需要猶豫,而伊耆也不是那種猶豫的性格——即便對楊雲所說的事情頗為不解,但這個青年的信念顯然沒有那麼容易被動搖:“也許其中會有一些變化,或驚喜,或悲傷,或疑惑,或忿怒……但小事可改,大事不可逆,這個多元宇宙無論如何,都還只是一潭死水。”
“便是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變化,那又如何?無非是微風吹動波紋,引起些許褶皺罷了。”
“對你而言,是這樣看待你所經歷的‘輪迴’的啊。”
楊雲先是點點頭,又搖了搖頭:“但我不同,對於我來說,每一次輪迴,都是截然不同的嶄新體驗。”
“那只是因為你經歷的,還不夠多。”伊耆平淡回覆。
“或許吧,畢竟加上這一次,我也只經歷了一次重啟,兩個輪迴,自是比不過你的閱歷豐富。”
楊雲並沒有多費口舌試圖去說服對方,而是平靜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因為他也知曉,若論看過的事情和人生的經歷,眼前的伊耆千萬倍於自己都不止:“但我想說的是,輪迴並不僅僅代表著舊紀元的終結,而是象徵著新一次紀元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