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雖無君主之名,卻有君王之實。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漢稱帝,立國號為魏,史稱魏文帝。
次年,劉備成都稱帝,國號蜀漢,史稱漢昭烈帝。
又過八年,孫權棄王號,稱帝,國號吳。
由此曹、孫、劉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確立,這一英雄豪傑輩出的時期,後人稱為三國爭霸!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群臣的哭聲中病逝洛陽,他臨死前留下《遺令》,根據曹操的遺囑,二子曹丕襲封魏王官爵。
曹操終年六十六歲,少年放蕩不羈,中年起兵討董,老年一掃北方,正應了他那一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其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無論心中作何想法,他至死都是漢臣。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是非對錯,由待千古後人評說。】
天幕中出現了新的畫面,滿頭白髮的曹操坐在屋簷下,生命已經走到了最後時刻,依然豪氣不減,笑起來的模樣猶似少年。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孤,問心無愧!”
播放結束,衙署內一片寧靜。
曹操顧不得對小兒子的擔心,一手抓緊荀彧,“文若,你看天女都說了,我未曾覆漢,都是那不孝子做的!”
曹操向荀彧保證,他這就把曹丕那不孝子關禁閉,勒令他在家閉門反思!
荀彧動了動唇,正想說話,又被曹操接下來的舉動打斷。
曹操親自取過荀彧摘下的冠帽,為他重新戴上,眉目深邃又懇求,“故人如落葉凋零,而我孑然一身。”
“文若不想我篡漢,那就看著我,等到那一天,親手阻止我。”
“可好?”
這一瞬間荀彧想到了許多,想到天女稱讚曹操使北方由分裂走向統一,想到天女說曹操至死都是漢臣的身份,想到橋公對曹操“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評價......
最終,他未曾抗拒那一頂落到他髮間的冠帽。
“唉。”
荀彧閉眼,心想,就再信他一次,最後一次。
若真到了那一天,即使與滿朝公卿作對,他也會毅然站出來反對曹操。
其餘人悄悄鬆了口氣,好在這對君臣沒有繼續鬧變扭下去,否則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求情了。
天幕在說完曹操之後驟然消散,只剩下空蕩蕩的繁星與暗夜,而它帶來的影響在不斷擴大。
魏蜀吳三家炸開了鍋——
曹丕作為被天女點名,以魏篡漢的元兇,很快被曹操關了禁閉,沒有他的允許不能踏出私宅一步。
曹丕明白,父親此舉其實是對他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