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說,一面右手食指點著朱執,氣的渾身發抖。+,
一旁的阿牛也看出安王氣憤已極,當下悄悄的對著周圍的侍衛使了個眼色,眾人都是走散開來,遠遠的把安王與朱執圍在垓心,不使旁人能聽到二人的話語。
安王等阿牛圍好之後,才悠然嘆息一聲,乾咳了兩聲,無力的說道:“這麼說來,你這次之所以帶大軍前來,真正的目地,是想打過黃河去咯?”
“是!”雖然被安王掌摑,又被安王罵了兩句,可朱執也是不敢有絲毫不滿,只是站在一旁。
“哎!”安王頹然的坐到地上,說道,“在先王還在世的時候,就與憲宗皇帝交情不錯,等我繼承了王位,又在先王的安排下,與弘治先帝私交甚篤!
弘治先帝英明神武,仁慈無雙,實是大明的中興令主。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卻早早的就去了。
臨終之時,他曾託付於我,讓我好生照看大明的江山社稷,一旦天下有變,一定輔佐當今陛下,為他剷除一切障礙!
等到劉瑾亂政,擅權亂法,橫行霸道,我就知道是我履行先帝的託付之時了。因此一直積極籌謀,想要為大明除去劉瑾這個禍害。
只可惜我才疏學淺,見識有限,幾次三番,扳倒劉瑾不成,反而差點被劉瑾所害。後來我也明白了,想要除掉劉瑾,除非能讓陛下點頭。
因此我就積極籌劃,在子龍的幫助下,最終召集起了這起義軍,還有聯絡好了西崖公等人,準備裡應外合,一起扳倒劉瑾。
這次起事之初,我卻是頗為大意,被劉瑾迎頭痛擊,差點就使得起義夭折,寧夏罹難。幸好子龍驍勇,親帥大軍南下,最終轉危為安。
也因為劉瑾此敗,朝廷就藉口他消失,把他的軍權收了回去,改派楊一清、張永領軍。他二人到來之後,除了與我軍隔著黃河對峙之外,卻是一點實質性的衝突也是沒有。
前段時間,更是與我、子龍詳談,說明劉瑾在京已經算是開始走下坡路,兩邊約定,一起收集劉瑾的罪證,與起義雙管齊下,一同促使朝廷,徹底讓劉瑾下臺。
如今大家都去查詢劉瑾的罪證,只要等罪證湊齊,就是劉瑾的死期,到時候,我們起義軍的使命自然完成,朝廷也會重現清明。
這樣一來,還何須我們帶著大軍,殺過黃河,直取京師呢?”
在此之前,安王也是大略的與朱執說了一下起義的目地,以及起義的性質,只是卻從未有這次一般,與朱執說的這般詳細。
當下他緩緩說完,一瞬不瞬的看著朱執,希望自己的這個兒子能夠明白,自己只是履行對先帝的承諾,扶保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與太宗一般,篡權奪位!
朱執卻只是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過了半晌,才好似反應過來,一臉震驚的看著安王,說道:“父王,你這意思,是不打過黃河,也不去京師,更不去做皇帝了麼?”
“混賬!”安王本以為自己這番言語,朱執應該能明白過來,不想他還是這般,當下氣不打一處來,又是揚起手來,準備掌摑朱執。
只是等手拍到一半,看著朱執白皙的臉頰之上,有一個火燒一般的掌印,他卻又是一陣氣結,跺了跺腳,嘆息的說道:“你怎麼還不明白,自起義之處,我就從來沒有想過要打到京師,奪取皇位啊!”
“可不奪取皇位,為什麼要起義呢?”朱執卻也是一臉憤懣的說道,“可不光是他徐子龍為你的大事奔走,我也是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那些派來保護你的黑衣人,我就是跟他們說的了,你是準備做皇帝的,人家圖一個從龍的功勞,才答允加入我們的!”
“什麼?”安王這才明白過來,不可置信的看著朱執,說道,“你怎麼能這樣說,我什麼時候說……”
可朱執卻不等安王辯解,直接說道:“更何況,就算你一直沒這個想法,如今起義軍已經擊敗了朝廷大軍,殺到了黃河邊上。只要渡過黃河,打潰對面的朝廷大軍,這京師也就不再有什麼像樣的防守!到時候,自然就是改朝換代的時候,父親你就是第二個大明太宗。你說到了這一步,你以為其他的各路將領,比如姜漢姜總兵,他們會沒有一點想法麼?”
“不可能!”安王斷然搖頭說道,“姜漢與我交往數十年,我對他最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