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眾人七嘴八舌,就把子龍這總兵官的名頭,直接坐實了下來。¥℉,子龍也是一陣苦笑,見得眾人都是贊成,只得求助似得看向婉兒。
其實於他本心而言,這總兵官,理應交給安王擔任。只是安王畢竟是藩王,雖然無奈起義,可掛著總兵官,著實不倫不類。
當下婉兒也是一笑,對著子龍說道:“子龍,大家說的可都沒錯!這次寧夏起義,如若不是你奮力衝殺,總算給大夥兒拼出了一線生機,只怕我們都會失敗!”
“不錯!子龍!”安王也是爽朗一笑,說道,“這總兵官其實也不是什麼好差事!雖然我們與朝廷現在是和談狀態,可畢竟人心隔肚皮,卻還不清楚朝廷到底會如何決斷!
如果朝廷諸公,實在無法藉助這次事,推翻劉瑾,還朝政以清明,這總兵官可還要帶著大夥兒,一路殺到京師去,打到天子腳下,讓朝廷必須除去劉瑾啊!
因此這總兵官看起來有些許權柄,可畢竟是責任重過權利,你任重而道遠啊!”
子龍聽完安王這番肺腑之言後,才緩緩明白過來,又看了一下四周親朋好友鼓勵的眼神,當即點頭說道:“好!既然安王殿下與大夥兒信得過我徐子龍,那我徐子龍在此立誓,不除劉瑾,誓不罷休!”
在龍脈寶藏之中,子龍已經知道劉瑾竟然有藉助軒轅破的和氏璧,進而圖謀造反的意圖。而且他已經從軒轅破那裡得到了葵花寶典的全本,可以逆轉陰陽,重新成為一個男人。
如果一切真的如他所願,只怕這大明社稷真的就危險了。不說子龍本就是一名忠義之士,只說他真正的身份,弘治皇帝的次子,正德皇帝的胞弟,就不允許他對劉瑾的陰謀無動於衷。
這會兒安王把心底話說出來,他也是慨然立下了誓言。眾人聽得,也都是自發的齊聲喝道:“不除劉瑾,誓不罷休!”
一時間,這中軍大帳氣氛高漲,眾人說完之後,也都是齊齊相視一笑,然後端起手邊的酒碗,一飲而盡。
那邊的蔣雲松也是拿起了一碗酒,與眾人幹了一碗之後,才退了下去,顯然是去找朝廷使者傳達起義軍的意思去了。
眾人在他走後,又是聊了許久,談了許久,只覺得如今眾志成城,想要推翻劉瑾,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等到下午時分,這場歡迎子龍歸來的宴會才宣告結束。安王卻沒有輕易放過眾人,而是命人鑄好高臺,挑選了一個頗好的時辰,召集三軍將士,直接登臺拜將,當著全軍將士的面,把起義軍總兵官的令牌印綬,正式交給了子龍。
而子龍也是沒有推辭,就當著起義軍七萬將士的面,鄭重的接過了印綬,然後大聲在臺上喝道:“眾志成城,誅滅劉瑾,保家衛國,至死方休!”
臺下眾多起義軍將士本就是心中高興不已,有子龍這位常勝將軍帶領,他們對起義的勝利也是多了幾分期許。
這會兒子龍說出這簡短的口號來,他們也是想也不想,吶喊著回應道:“眾志成城,誅滅劉瑾,保家衛國,至死方休!”
一時間,起義軍士氣如虹,寧夏、河套兩路起義軍,到了這會兒,也徹底的走到了一起,不再分彼此。
等這拜將儀式完畢,安王也是以起義軍統帥的名義,把這個任命通知到了寧夏各地,這其中,也包括了鎮守寧夏的朱執所部。
他卻不知道,正因為這道命令,造成了起義大好的形勢出現了波瀾,險些功虧一簣。只是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起義軍確定了新任的總兵官之後,第二日,子龍就以起義軍總兵官的名義,陪同安王,兩個人度過了黃河,來到了黃河東岸的一處臨河的位置,見到了許久不見的楊一清。
比起第一次見楊一清,那時候的他,身陷囹圄,鬱郁不得志,卻也是精神頗為頹廢。此刻再見楊一清,他卻是面色紅潤,氣脈悠長,走起路來,也是虎虎生風。
跟在他身後的,卻是身為太監之身,卻不見多少陰邪之氣,反而一身正氣凜然的張永。
子龍與安王卻是早到的,楊一清與張永得到訊息也是單獨趕來,遠遠的楊一清就大聲的說道:“哈哈!好弟弟,沒想到你卻竟然成了總兵官,真是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見得楊一清依稀如舊,子龍也是高興不已,遠遠的對著楊一清說道:“大哥,許久不見,你的風采卻更勝往昔,還做了總督,老哥你也是枯樹逢春了啊!”
“卻都是託了弟弟你的福啊!”說到這裡,楊一清已經帶著張永,走到了子龍與安王的近前,這裡卻是草草的擺了一張小圓桌,四把椅子,四人行禮之後,卻才坐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