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笑傲江湖之隱形皇帝> 第六百一十一章 換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一十一章 換將 (1 / 2)

最終這次朝會以極快的速度,透過了徵調各省駐軍,會同一部分京師人馬,前往西面平定安王之亂的決議。↖,

對於這大軍的統帥,劉瑾一派在高鳳的推舉,張永的毛遂自薦之下,決定以張永為監軍,成為統帥部成員之一。

功勳貴戚這一派,卻是英國公提名了涇陽伯神英,權做總兵官,帶領大軍征伐。

清流文官一派也是遵照了之前與安王他們的商定,提名重新啟用楊一清,升任左都御史,復任陝西總督,統領一切平定安王之亂的事宜。

如果劉瑾在朝,必定會竭力反對,楊一清絕對不會就這麼容易復起。可是如今劉瑾不在,劉瑾一黨的暫時首領高鳳與張永又是緘口不言,這條不可能透過的任命,也就在幾方的默契之下,透過了。

張太后本也是能阻止這次任命的人,只是她看到高鳳、張永不反對,又有張永親自充任監軍,因此也是沒有懷疑,就讓這條任命透過。

平叛大軍的統帥重新形成,各路大軍都是從各路向著黃河東岸匯聚而來,楊一清卻是上朝拜謝天恩之後,就與張永、神英一道,先行率領著京師的京軍,從速趕到了前線。

到達黃河岸邊的時候,正是劉明帶著朝廷大軍撤回來佈防的時候。

楊一清卻是迅速宣佈聖旨,在張永、神英的幫襯下,以戰敗瀆職的名義,把劉明與馬永成的職務直接褫奪了。

劉明早就知道,劉瑾這番消失,朝廷之中必定會有人攻訐於他。

之前在軍堡之外,坐失良機,導致這場戰鬥功虧一簣,劉明心裡就對劉瑾意見很大。

在是劉瑾一黨的同時,劉明還是一名軍人。劉瑾為了一己私慾,無端挑起這等爭端,已經是惹得天怒人怨了。

如果自己等待劉瑾回來,讓他繼續安坐權勢第一的寶座,只怕以劉瑾的性子,也不會給自己什麼好果子吃。

畢竟在劉瑾看來,這一戰之所以未竟全功,卻是劉明指揮不當的原因在裡面。因此劉明就思慮退路,把大軍拉出寧夏,進而通報朝廷。

果然,朝廷諸公反應迅速,雖然沒有徹底瓦解劉瑾的權利,可是派出楊一清三人,卻是直接褫奪了劉瑾的兵權。

兵權一旦沒有,劉瑾再想興風作浪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因此楊一清以平叛不力的罪名,罷免劉明的一切職務,回京受審,劉明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直接與楊一清交接了印信之後,也就乖溜溜的被錦衣衛帶走了。

雖然劉明看得開,願意放棄職務,避免與朝廷的正面衝突,但是馬永成這位臨時的監軍,卻是看不開了。

他本來就不是很贊同劉明一退再退,退到黃河邊的命令,也不想把這裡的訊息,通報京師,更不想把自己手中的權利,交出去給與自己頗為不對付的張永。

如果劉瑾在,有他支援,馬永成倒還有幾分翻盤的希望。可劉瑾失蹤,馬永成也只有一個東提督太監的身份在,這身份在這軍中,卻是沒有多大作用。

見馬永成拒不交出權利,楊一清也是極為震怒,直接以抗旨不尊的罪名,當眾就令跟隨而來的錦衣衛,把馬永成給拿下了。

這大軍畢竟還是大明的軍隊,雖然劉瑾曾為統帥,但畢竟沒有做到徹底的收買所有人心。再加上劉明這個劉瑾一黨的軍方頭領都是直接“投降”了,劉瑾在軍方的勢力,也就徹底動搖了。

最終馬永成再是如何不願意,也還是被錦衣衛拿了下來,以抗旨不尊、剿滅安王叛亂不利的罪名,與劉明一起,押上囚車,回京受審去了。

一時間,這支大軍最高的三位決策者,一個失蹤,兩個被當眾帶走,致使大軍震動不已,指揮權也徹底回到了以楊一清、神英為首的文武百官的手中。

清除了劉瑾在軍中的影響,楊一清也沒有宣讀對於劉瑾的任何決定,好似真的當劉瑾就這般死了一般。

他只是利用自己總督的權利,調令各路大軍,就在黃河東岸佈防,不使安王大軍度過黃河,然後就偃旗息鼓,好似等待安王來攻一般。

與此同時,他也是偷偷的派出了使者,前去找尋安王主力,備說朝廷的現在狀況,以及提醒安王,要求他帶領起義軍,到了黃河邊,就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

兩邊本來就有默契,又有任不凡這些丐幫中人於中間牽線拉橋,因此使者很快的就找到了安王主力,見到了安王本人。

此時安王已經帶著蔣雲松的河套人馬,以及自己麾下的近兩萬人馬,趕到了黃河西岸五十里的地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