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她敢聒噪,先前她能點出劉瑾控制皇帝,那麼只怕她自己也是脫不了干係,直接假借聖諭,調查一下她就是!
有首輔大人、兩位國公支援,內廷又有張永張公的支援,只怕你的旨意,就是天子的金口玉言了!”
楊一清聽得子龍的疑惑,卻不禁說出這番話來。
這一來是說給子龍聽,二來卻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不禁也是眼前一亮,只覺得這靈光一現的應急辦法,倒真是可行。
因此與子龍說完之後,他也是不由分說的就讓子龍暫且離開奉天殿,待會兒再從劉瑾劫持正德離去的那扇窗戶返回,至於他自己,卻是忙不迭的去與李東陽以及兩位國公商議這事去了。
子龍聞言一番思忖,發現楊一清之言雖然有些無狀,可也是極為有理。如今朝廷重臣剛剛受到劉瑾的恐怖刺殺,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
如果這時候皇帝還不見了,只怕中樞就會人心大亂。
一旦奉天殿內的事傳了出去,只怕於朝廷極為不利,因此當下最重要的,卻是先穩住中樞再說。
於是子龍只得苦笑一聲,發覺自己卻始終逃不過假扮自己兄長的事情,無奈嘆息一聲,身形一動,就消失在奉天殿之中,好似從來不曾出現一般。
等他離去之後,這大殿之中的亂局也漸漸平息下來。
楊一清的提議雖然有些荒唐,可李東陽早就有一些想讓子龍上位的心思,這會兒又正有機會,索性也就順水推舟了。
兩位國公雖然有些不情不願,可一想子龍本就是先帝的次子,與當今天子實是兄弟,容貌又是一致,暫代一下皇位,穩住局面,卻也不是什麼不可行的事。
最後文武兩派達成一致,僅限在小規模的人知道這次子龍代替正德一事,最後才與內廷商議了起來。
此時劉瑾已經倒臺成了定局,那麼內廷之中,卻已經是群龍無首。好在高鳳之前一直表現的忠君,最終在文武兩派的支援下,他也就暫時代行司禮監掌印太監一職。
而張永卻也是權利慾不強,非但沒有反對,反而第一個支援高鳳接掌內相。
而在高鳳接掌內相之後,楊一清卻代替文武高層,把子龍要代替正德,坐上皇位,暫且穩定朝局的事,也告訴了高鳳。
其實子龍第一次冒充正德的時候,就已經與高鳳打了個照面。那時候高鳳隱約覺得這位陛下今日有些奇怪,卻沒想到天下竟然有一位能與當今天子相貌一模一樣之人。
因此今日子龍又要再代替正德,他雖然隱隱有些奇怪,可還是毫無阻礙的答應了下來。有他點頭,這內廷與外廷也是罕見的自正德登基以來,第一次達成了一致。
當下眾人先是四散開來,分別捕殺了內行廠的亂賊,待得奉天殿已經漸漸趨於穩定的時候,眾人才重新聚集到坍圮之下,準備商討國事。
眼見得那空無一人的龍椅,群臣都是臉上一暗,張太后卻又是有些竊喜,也有些遺憾。看來在她心裡,正德或多或少,卻也是有些地位。
正在大殿之內,氣氛凝固,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決斷的時候,就見得一道人影從殿後的窗戶翻越進來,遠遠還與群臣打招呼道:“今日劉賊叛逆,眾卿捨身報國,實是大明江山之幸,也是朕之幸事啊!”
一面說,這人一面徐徐向著坍圮走來。
群臣一見,不由得都是瞠目結舌,有那不相信之人,還揉了揉眼睛,許是以為自己眼裡進了砂石。
原來這人不是別人,卻正是緊急去換了一身衣服的子龍。
雖然他的衣服與正德自然不可能完全一致,可一來這些做臣子的不會想到有人假扮正德,也不敢置喙天子的服飾問題,二來便是正德被劉瑾抓走之前,曾經也是又是拿頭撞御案,又是咆哮嘶吼,毀壞一身衣服,倒也不是不可能。
那在坍圮之上的張太后,也是不禁花容失色,正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曹秋海的聲音適時的出現在她的耳邊,說道:“太后莫慌,那人不過是當年的孽障徐子龍,正德小皇帝此刻理應還落在劉瑾手中,怎麼可能孤身一人,突然出現在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