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端坐龍椅之上,對這等情況自然也是明瞭於胸,心中也是有些好笑,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他也是極為明白的。
只是對這些以往劉瑾的同黨,如何處置,子龍畢竟經驗不足,也是沒有成案,因此這會兒也沒有說什麼。
又商量了幾個議案,多是關於劉瑾一事的,在滿朝過半的朝臣心不在焉的情況下,這些議案都極快的得到了透過。
早朝也就在這奇怪的氛圍之中,落下了帷幕。宣佈退朝之後,子龍又命李東陽、楊廷和、楊一清等人留下來之後,就遣散了其他的大臣。
在偏殿,子龍把正德的情況,如實的告訴了幾位內閣重臣,卻沒有說自己與正德之間商量好了,由自己暫時替代正德,而是直接問幾位重臣,該如何辦。
不料他剛一說完,李東陽卻就直接表態,可以用子龍為皇帝,暫時替代正德,處理朝政。他剛一說完,楊廷和等人也都是積極表態,就連高鳳,也是含笑點頭。
見得如此,子龍心中也是微微有些高興,對自己能得到這些重臣的認可,倒是有些高興,然後又把劉瑾倒塔的事,與眾人商量了一下。
劉瑾自正德登基以來,就一直擅權弄法,最後獨攬朝綱,徇私舞弊,排除異己,使得朝廷上下,早已經是烏煙瘴氣了。
因此子龍剛剛提出如何處置劉瑾及其同黨之後,李東陽等人也就異口同聲的要求嚴懲,其中更是請求那些首惡,如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北鎮撫使張彩,以及劉瑾的幕僚孫聰、張文冕都是直接定下死刑。
其他的附逆同黨,諸如兵部尚書劉宇等人,也是要求把革職查辦,清算他過往所作所為,一究到底。
這種種舉措,實是嚴苛無比,無異於要在京城之中,乃至天下範圍內,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起來。
子龍確實想懲辦劉瑾及其同黨,可是卻不想因為劉瑾,弄得天下一片腥風血雨,牽連太多。
當下他卻是略一沉吟,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我以為,這首惡必除,這是肯定的!你們說的不錯!
但是那些從逆的,比如兵部尚書劉宇等人,其實也不用矯枉過正。我們應該是派得力人員,查清他們的所有事情,裁定他們的罪責之後,再依據大明律,來定罪。
否則,我們現在做的,豈不是與劉瑾過往所做,沒有太多的分別麼?這樣一來,劉瑾是否倒臺,又有什麼關係?”
幾位重臣聞言卻沒有絲毫尷尬,反而都是齊齊一笑。子龍被他們這般,也是弄得有些莫名其妙。
楊一清見子龍不解,當即出面說道:“子龍勿怪,其實我們也不是真的想要搞出太大的事來,只是畢竟你要代替幾年皇帝,我們雖然對你都極為了解,可卻還是要勘察一下,你的心性。
之前我把劉瑾帶回天牢,就回了內閣,與西崖公等人說了一下,關於你之所以執意要送劉瑾迴天牢,明正典刑的用意。
西崖公等人知道之後,都是驚奇不已,因此才故意這般說,看你到底是真的想要維護大明綱紀,還只是……”
說到最後,楊一清卻沒有說下去,只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一笑,然後對子龍鄭重的拱了拱手,下拜下去,算是道歉。
其他幾位重臣,包括高鳳、李東陽在內,也都是與他一般,一起向子龍彎腰致歉。
本來子龍聽了楊一清的話,知道這些重臣是在試探自己,心中還是有些不高興,可如今諸位重臣一起彎腰致歉,他心中那些不高興,卻一下子煙消雲散,一一扶起眾人,才誠懇的說道:“諸位,我徐子龍雖然是先皇之子,當今天子的弟弟,但是我畢竟來自民間,很多事,也沒有眾位看得那麼遠。
日後我暫代皇位,必定會多多聆聽諸位的教誨,不會擅自妄為,讓諸位難做。也請諸位多多體諒一下,不要與我太過計較!”
這番話,卻是讓眾位重臣對他的印象更是好到了極點,幾人都是連說不敢,誓言必定好好輔佐子龍,維護好大明江山。
等這些話說完,在這“君臣”之間,最後一絲若有若無的隔閡算是徹底消失了,眾人說起話來,也是更放的開了。
在處理劉瑾黨羽一事上,眾人也達成了一致,那就是隻誅首惡,從逆以過往罪行論罪。如若過往只是與劉瑾斡旋的,一概都是赦免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