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峨眉派的創派祖師郭襄女俠本是世俗之人,所會的武功,極為龐雜。
後來得了烏斯藏密宗的金剛宗金輪法王的看重,意圖收她為弟子。
只是金輪法王代替蒙古與中原為敵,而郭襄女俠的父母,又是中原武林的領軍人物,因此她便沒有拜入金輪法王門下。
直到金輪法王臨死之前,拼死救下郭襄女俠之後。
這位女俠心生觸動,又受了情傷,因此就去了烏斯藏,學了一些金剛宗的佛法回來。
此時她已經漸漸變作了一名佛門居士,又有早年得之覺遠禪師的九陽功一部分,漸漸就練習起來。
只是少林九陽功講究禪宗的佛武相合,而這峨眉九陽功卻全在一個悟字之上,與密宗的頓悟極為相似。
最後就是武當派的九陽功了!
這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本是少林寺藏經閣之中的一個小沙彌,與覺遠禪師作伴,整日介打掃藏經閣,維護經文。
而覺遠禪師悟出九陽神功之後,也只以為這是一門強身健體的法門,也把這經文的一本分,傳給了張三丰。
後來陰差陽錯之下,覺遠禪師為了張三丰叛出少林,力竭圓寂在少室山之下,夢囈之中,念出了九陽神功。
那時候張三丰年少,又心傷師父之死,因此也沒有記全。
離開少林寺之後,他以這九陽神功的殘篇,練成了一身武功,闖蕩江湖之上。
後來有感於蒙元殘暴,對世俗也是不再留戀,就此歸隱武當山之上,接觸了道家之後,竟然由佛入道,成了一代道家真人。
而他的武功,自然也是緩緩產生了極大的轉變,由少林的剛猛,發展到了武當太極的剛柔並進。
所以,張三丰流傳下來的九陽功,可以說是最貼近九陽神功的殘篇。
但是畢竟其中經過這位高人的自己改編,所以與九陽神功的正本也是有極大差異。
再加上這其中佛道相合,子龍想要領悟,卻也是極為艱難。
三種九陽功擺在身邊,又大略思考一番之後,子龍便由這少林的九陽功開始入手。
雖然武當九陽功精華最多,最貼近九陽神功,但是佛道相合的要求,卻是極高。
子龍卻擔心自己一時領悟不了,就打算從少林的著手。
當下他先是翻看這金剛經,緩緩領悟這經文之中的佛家至理。
金剛經首譯是一代天竺高僧鳩摩羅什,時間卻是在南北朝前期,前秦成立左右。
那時候戰亂頻仍,百姓困苦不堪,因此佛教才得以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