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微涼。
歸家的遊子給原本那條冷清、孤寂的道路平添了幾分熱鬧和喜慶。
父子倆就這樣一前一後的走著。好幾次,父親都想叫住兒子,可能是剛才的那一幕留給這位父親的還有震驚,他擔心自己的兒子萬一走上歪路怎麼辦,自己以後怎麼去見他媽媽?
楊剛的後背似乎長了眼,又或者是父子間心意相通的緣故,於是他停下來拉住父親的手說道“爸,我知道您在擔心什麼,但請您放心,這些完全是我的正常勞動所得,沒有打家劫舍,更沒有坑蒙拐騙,一切靠的都是您兒子的雙手。”
“可......”
“爸,您還不相信你兒子嘛!從小您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可是謹記於心的。”
“但不做違法的事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收入呢?”
看到父親依然還不相信,楊剛感到如果不把他的事說清楚,那父親以後可能就會為自己兒子擔驚受怕、提心吊膽了。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
經過權衡,楊剛把自己從學校出來所做的事大致向父親坦白了;但他受傷那次就已被省略。在聽到自己兒子做的事確實沒有違反仁義道德,他臉上的擔心才逐漸消退了。
感受著這越來越濃的年味兒,父子倆肩並肩、手挽手往家的方向走去;這一幕看在過路人眼中,不知羨煞多少人。
農曆,臘月二十九。
“爸,您起這麼早啊!”看到父親在廚房忙碌,客廳的餐桌上已擺好了幾個菜。
“你昨天三點才到家,我想著等全部弄好了再叫你,想讓你多睡會兒的,既然你起來了,那你先洗臉,等我再做三個菜就開始吃飯了。”
“爸,您弄這麼多,又不是過年,我們吃得完嗎?少做點唄!”
“什麼話呀!平時都不吃,都等到過年來吃,那一頓還不把自己給撐死呀!”
“誒,好嘞,聽您的!”仔細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早飯過後,兩人開始為明天的晚飯開始張羅了。楊剛自然只有打下手的份,以他的手藝可能煮碗泡麵還可以,但要達到下得廚房的標準估計還得好好學一學。
忙了一天,楊剛認真清點了一下今天的勞動成果;之前還沒發現,現在仔細看時才知道原來父親以前還藏了一手。梅菜扣肉、紅燒豬蹄、蔥花蛋卷等是一應俱全,看得他是直流口水;忍不住偷吃了一塊,這味道比之酒店的大廚猶有過之。
累了一天,父子倆早早的吃過晚飯各自休息去了。
農曆,年三十。
不知是哪家的小孩,把本該晚上的煙花在清早就使用了。原本安靜的巷子在不知名小孩的呼喚下,只見一家家的大門隨之開啟,那好像給家家戶戶安了一個鬧鐘一般,也沒空看見這些人的臉上有任何的不悅,更多的則是一幅幅笑逐顏開的畫面;見到鄰舍上前就是一頓家長裡短。聽到屋中女人或是男人的呼喚聲才知道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匆匆告別後自顧忙去了。
楊剛也不例外,起來簡單的洗漱後把對聯貼在門上,而這對聯都是有講究的。它又叫“春貼”“門對”,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上下聯字數不限,但要對等,兩邊都要互相呼應,當人們在自家門口貼上對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年正式拉開序幕;有詩為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前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上它,預示來年紅紅火火、心想事成。
不知不覺已到了下午三點,兩人清點了一下過年必須的物件,除了沒有把酒擺上其他的一應俱全了。
“爸,要不喝點?”
“你還小,等你大了再喝。”
“我都快十九了,都成年了,可以喝了,今天過年,咱倆稍微喝點,增加一下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