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這幅畫的第一眼,楊剛便有些疑惑了。
這是一副我國古典山水畫;畫中的景物繁多,不論是鳥獸蟲魚,還是山川河流,都在這幅畫中呈現出來了。
可能是這幅畫的主人想要表達的事物太多了,沒有選好重點,在每種景物上都不能充分表達出想要表達的神韻。
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幅畫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之作;說不上差,但也絕不說上出眾。
以楊剛的眼力價就能看出這幅畫的優劣,他不相信司重樓看不出來。
“這......”楊剛疑惑的看著面前這位在年齡上來說是自己長輩的人。
司重樓畢竟是在京師的上街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看到這位年輕人的表情,已經他欲言又止的樣子,如何不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
於是他便開口說道:“你沒看錯,這幅畫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當時收到這幅畫時,我心中也是很疑惑,並不知道我那位朋友是什麼意思;但畢竟是人家好心送來的,即使沒什麼價值,也是他的一片好心,我在看了一眼後,就將其放在書房裡了。”
司重樓在說完後,臉上也表現出了一絲無奈。
“那他送你這幅畫的時候,說了什麼?或者說還有其他的什麼東西嗎?”楊剛又繼續問了兩個問題。
“這幅畫是透過快遞郵寄過來的,除了他事先告知我要送一副畫之外,並沒有說其他的什麼話。”
司重樓考慮了一下繼續說道:“當時和這幅畫一起的還有一個簡易包裝盒,當時我看它沒什麼用,就把那包裝盒給扔了。”
......
聽了司重樓的回答,楊剛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司重樓中毒和這幅畫的關聯還是很大的;但楊剛也認真看了這幅畫,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地方。
這再一次將這件本就撲朔迷離的案件,蒙上了一層更神秘的面紗。
......
楊剛覺得再在這裡留下去,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於是便和司家父女告別後,就往回趕了。
一路上,楊剛的心思依舊還是在回憶起對方剛才拿出來的那副畫上;楊剛不相信一個多年的老友在送朋友禮物時,竟然會送這麼一件價值平平的東西。
至於那個“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楊剛不相信會在司重樓和他的朋友身上發生。
至於為什麼?
可能只有找到司重樓的那個朋友才能知曉了。
幸好楊剛在剛才出門的時候,向司重樓問及了那位送他畫作的朋友的詳細資訊。
......
司重樓的那位好友名叫沃達,是京師博物館館長;平時沒別的愛好,就喜歡一些古人名作,以及自己創作一些山水畫。
雖然他是博物館的館長,可在京師博物館從來沒有發生過監守自盜的現象。
司重樓收到的那幅畫,落款就是沃達,看來那是他自己創作的。
不過,楊剛看那畫作的質量,水平也就一般。
......
雖說是他自己創作出來的畫作,並不能代表他能擺脫嫌疑,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