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裡的春來的慢。
北地戰事開始的時候,靼丹王庭又傳來了一個驚天要聞。
原靼丹帝巴哈爾突發惡疾,早是病重一月,朝中要務盡由小王子察木把持。
三月,察木登基為帝,親自帥軍突襲安州,與原先安雲的靼丹鐵騎以及臨關的高句麗形成三面合圍,南下直取燕雲。
一時間,燕雲十五萬邊軍倚靠天險,需要面對靼丹足足八萬騎兵和五萬高句麗軍隊。
此役,任務極艱。
燕雲之地屬北道最北,與遼東相鄰,易守難攻,歷朝歷代都在此設關設防。
寧軍本在元慶朝娶了高黎半壁江山,只可惜多年未能同化異族,至年初高句麗勢力反彈,丟失了大半土地。
因而如今靼丹南侵,邊軍也只能退縮在安州等地外圍百里安營紮寨,依靠城池阻攔草原騎兵。
靼丹與高句麗選在此處入侵,自然是此處方便兩國派軍。此外,若一擊是強佔燕雲,以後的大寧便是如斷脊之犬,再無可懼。
騎兵在崇山峻嶺中無法發揮優勢,可驍勇依舊。
當然,若是久攻不下,那靼丹往後再想凝聚舉國之力找著機會,怕只是天方夜譚。
安州的戰役不平不淡一段日子,卻是在四月突起了變故。
正入四月,大安州,臨關兩處軍事要地同時失守,一夜之間,胡騎南下,直逼檀州腹地。
大安失守,就意味著靼丹可以在此地安營紮寨,與朝廷官軍持久抗衡。
戰時的鴻翎急使比平常多的多,這一訊息彙報入宮的時候,紫宸殿裡的秦瀚暴躁如雷。
他如何能想,大安州天塹之地,大寧軍隊沒有取得好的戰果也就姑且作罷。
只可惜戰事無常,頭一次急使入京,傳來的戰況竟是慘敗,還同一日失守兩處軍塞重地。
這一役,寧軍損失慘重。
兩地失守,寧軍由天然優勢轉為兩方勢均力敵,接下來幾次戰爭盡是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南下交趾的寧軍逐漸受到交趾之地原住民的頑強抵抗,戰事也進展異常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