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在路邊找了個賣雜貨的小攤販老闆打聽,“大哥,向你打聽點事兒,請問涼城賣菜的地方在哪兒呀?”
常寧塞了三文錢給那攤販,攤販見狀立刻眉開眼笑,“姑娘客氣了。”
嘴上雖然這般說著,但手下卻將銅板扔進了錢袋裡。
打聽訊息總要給點意思意思,現代不也有問人話前先散煙的習慣麼。
那攤販得了錢,這便朝常寧道:“這涼城裡有兩個菜市場,姑娘是想打聽哪一個?”
“我們有開店的打算,所以兩個都煩請老闆講一講,多謝。”
“不謝不謝,剛好沒什麼生意,我當跟兩位嘮個嗑。”
那攤販娓娓道來:“涼城以朱雀大道為界,被分為南北兩個城區,北城區多為城中富貴權勢的人居住,而在南城區,多為平民百姓居住,所以南北城區各有一個菜市場。”
“北城區的菜市場規整乾淨,品種齊全,商販擺攤需要向衙門申請攤位,按月繳納攤位費,並且所售賣的東西也必須經過衙門稽核,不允許銷售腐爛的蔬菜瓜果和肉,更不準強買強賣,做出抹黑市場的舉動,若是接到百姓舉報,是會被衙門處置的。”
“至於南城的市場就比較散亂了,好一點的位置自然也有攤位費,但租賃的費用會比北城的低,而且是允許周邊村鎮的百姓前往擺攤售賣的,只是南城稍顯蕭條,距離朱雀大街的酒樓商會都比較遠,所以大單子會比較少,主要接待一些普通百姓。”
常寧大概能理解攤販的意思,一個是衙門規劃的菜市場和一個是百姓自發組成的菜市場的區別。
再說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大型超市和小賣部的區別。
“多謝老闆解惑。”
“姑娘不用客氣,日後說不定還有照顧姑娘店面生意的機會呢!”
常寧笑道:“到時候一定給老闆算便宜點。”
“那就先謝過了!”
常寧辭別攤販,帶著苟富貴先去了北城的泉陽菜市場,現場果然如攤販所言,菜市場佔地面積很大,並且由衙門出資修建了遮風擋雨棚,攤位整潔,生鮮肉類更是劃分割槽域,讓常寧有種去到2000年左右的菜市場的感覺。
而在南城的菜市場則沒有雨棚,與中灘鎮上的集市差不了多少,商販都是將菜品放在地上或是板車上售賣,只是集市的規模要比中灘鎮上的大出四五倍。
兩人一天的時間裡幾乎跨越了整個涼城,走得兩條腿都發了軟。
常寧難得大方的請苟富貴進茶樓裡歇歇腳,順便點了壺涼茶坐下商討。
苟富貴大口喝了一口茶,苦澀的味道充斥整個口腔,強忍著才沒當場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