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平皇后也沒叫周之升失望,他當即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對於我承天朝來說,現在左夢庚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但現在多多少少還有些利用價值,幾位將軍都請抓緊時間!”
長平皇后既然這麼說,周之升就已經有數:“既然娘娘這麼說,那咱們就按娘娘的意思來辦!”
而此時的多爾袞還不知道淮安府的形勢變化,現在他現在為從湖廣傳來的壞訊息而焦頭爛額。
根據阿濟格的通報大西賊王張獻忠已經莫名其妙地死於一個無名槍兵之手,而大西賊也因為張獻忠之死而陷入極度混亂之中,但這不是最麻煩的事情。
真正麻煩的事情在於阿濟格得到張獻忠死於非命的訊息後,已經第一時間停止南征行動,這也讓劉永錫的越明軍主力徹底解放出來。
按照阿濟格的報告劉永錫手上不但有越明軍實力最強、戰力最強的幾個野戰兵團,甚至還有數萬大順軍殘部以及金聲桓、王得仁留下的部隊,即使沒有二十萬大軍也有十五萬大軍。
現在大西軍已經近於土崩瓦解,而阿濟格也停止南征的情況下,劉永錫的二十萬大軍隨時可能向江淮派出援軍,而且派出的援軍肯定要比周之升京口鎮的幾千人要多得多,所以多爾袞是氣急敗壞:“英親王怎麼這麼糊塗,張獻忠既然戰死大西賊土崩瓦解,他應當抓住機會才對,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停止南征!”
按照多爾袞的想法,阿濟格如果以全軍南征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成功自然能給越明軍以毀滅性打擊,哪怕失敗都能從大西賊那撈回足夠的本錢,多爾袞估計著至少能收編十幾個營頭的大西賊殘部。
可現在阿濟格卻是按兵不動坐以待斃,多爾袞自然是氣急敗壞,豪格則在提醒著多爾袞:“攝政王,雖然鳳陽方向上沒有朱大典的五十營四萬大軍,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確實有從江西、湖廣殺來的金華賊,而且兵力恐怕不止八千,咱們還要務必小心為好!”
多爾袞也不由想起了多鐸、豪格在江南的幾次毀滅性失敗,雖然多鐸、豪格一直含蘊其詞始終不願意講述具體的失敗經過,但是多爾袞總覺得他們一定是低估越明軍才會如此狼狽。
劉永錫如果派越明軍主力大舉西進,下船之後十有八九是從鳳陽府方向殺過來,而且正如豪格所說的那樣,這支越明軍主力即使沒有三五萬之眾也絕對不止八千之數,因此他當即作出了決定:“看來鳳陽方向確實需要兵力,我再調五個牛錄與五營漢軍去鳳陽,有這支援軍應當可以萬無一失了!”
豪格平時雖然低調,但在這個問題上卻是與多爾袞據理力爭:“五個牛錄與五營漢軍恐怕還不行,那可是金華賊的主力啊!”
諸位王爺、貝勒都覺得豪格說得很有道理,紛紛開口贊成豪格的意見,而多爾袞也明白大家在擔心什麼。
承天皇帝劉永錫這次西征實在太順利了,幾乎沒遇到任何麻煩勢如破竹,最大的對手張獻忠更是莫名其妙地死於非命讓劉永錫撿了大便宜,而英王阿濟格更是太不爭氣,根本不敢派兵南下牽制劉永錫。
結果就是長江兩岸都成了承天朝的地盤,劉永錫坐船一路南下可以在最短時間把幾萬大軍調到江淮之間,所以這些王爺貝勒不但對鳳陽府方向的戰事失去了信心,甚至對這次南征都失去了信心。
他們表面上在贊成豪格,實際卻是想著見好就收直接撤回山東,但是多爾袞不想放棄大清國最後一次拿下徐州的機會。
徐州明軍已經接近油盡燈枯,只要拿下徐州並轉移攻勢,鳳陽、淮安的明軍肯定徹底崩潰,即使越明軍及時趕來,但只要徐州掌握在大清國手上也足以擊敗越明軍,並在江淮掌握戰略優勢。
因此多爾袞很快作出了最勇敢最明智的決定:“既然如此,本王親征鳳陽,自然可以保證鳳陽方面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