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馬隊三日可至,主力五日必到徐州!
這正是在場的文武官員最需要的答案,徐州府推官劉日城當即說道:“彭城伯,我正好在家裡囤了十五石米,原本是準備用來應急,現在都給兄弟們加餐!讓兄弟們不要客氣!”
這位劉推官是個真正的不倒翁,在崇禎朝、弘光朝、順治朝、承天朝都是徐州府推官穩如泰山,所以他的十五石米一直藏得極好沒被人發現,如果不是長平公主渡江親征,這所謂應急用的十五石米還會繼續藏下去。
雖然這件事極不光彩,但是張博易看到劉推官第一個站出來支援自己當即拍板:“劉推官事情辦得漂亮,這次徐州大獲全勝的奏報上你的名字肯定要排在最前面!”
有劉推官這個一個表率,大家自然是變得格外熱情,那邊馬上有人報告自己私藏的家底:“我這剛選二十家丁出來不知道派到哪個方向去,都交給彭城伯排程吧!”
“我父親臨走的時候給我留下十具鎧甲,現在是關鍵時刻,我願意把這十具鎧甲都拿出來!”
“我家裡還有些火藥鉛子,我想彭城伯應當用得上!”
這都是大家壓箱底的貨色而且一直秘而不宣,所以一開始大家的表情有點難堪,但是很快張博易就徹底點燃了所有人的情緒,他表示不但既往不咎而且會記住大家的功勞,大家很快就拼湊出一支兩三百人的武力。
雖然兩三百人的武力在這麼一場滅國之戰中並沒有太多意義,但對於現在的張博易來說卻是真正幫上大忙了,而且大家也覺得既然長平公主率三十營大兵御駕親征,徐州自然是可以萬無一失,甚至有人說道:“長平皇后的援軍只需要三五日就能抵達徐州,我們守不住三五十日,難道連三五日都守不住嗎?”
反而是張博易沒有這麼樂觀,他告訴在場的文武官員:“現在建虜把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動員十萬大軍圍攻我們一個小小的徐州,還有清國攝政王督戰,咱們不能掉以輕心,哪怕多守一日都是將士竭盡全力的結果,你們誰有辦法能拖住建虜一兩日,我給他再記一大功?”
既然張博易這麼說,在場的文武官員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出謀劃策,有人建議用詐降之策拖延時間:“我們可以以投降的名義聯絡清軍讓他們暫停進攻,哪怕只能拖上半天,但主動權也會轉移到我們手上!”
但是劉推官覺得詐降之策不妥:“這樣的辦法用來對付流賊是沒問題,但是對付建虜完全不行,只要我們稍稍示弱,建虜一定會全力猛攻,而且哪裡示弱哪裡受到的攻擊就會最猛烈。”
張博易也覺得建虜既不同於大明官軍也不同於流賊,詐降之計反而是給清軍打雞血讓他們加速攻擊,畢竟之前已經有過太多相近的歷史:“得想一個穩妥的主意,大家都好好用點心思!”
張博易既然說過“記一大功”,在場的這些文武官員自然是竭盡全力配合張博易,徐州府的劉推官又想出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好意:“既然不能詐降,我們反其道而行,就說朱大典相國率五十營大兵從鳳陽方向馳援徐州,一二日即可抵達徐州,看建虜到時候如何應付!”
張博易覺得劉推官這個主意確實不錯:“就按劉推官的意思來辦,我看建虜到時候如何反應!”
對於城頭傳來的這個訊息,包括多爾袞在內的多數清國將帥都覺得一派胡言亂語:“五十營大兵?四萬大軍?金華賊的主力都已經隨劉永錫這小賊大舉西征,怎麼可能抽調出四萬大軍馳援徐州!真能調出四萬大軍我把人頭送給他!”
就連這些天一直不敢露頭的豪格也認為這是胡說八道:“是啊,明國最多派出四千人馳援徐州,四萬人我是堅決不信!”
只有孔有德曾經是朱大典的手下敗將所以特意提醒了一句:“雖然金華賊能搜刮出來的兵力極其有限,但如果真是朱大典率部親征,幾千人應當還是有的,而且這都是真正悍賊!”
多爾袞這段時間已經把江南、江北明軍的具體部署摸清楚了:“金華賊西征之前確實留下了周之升的京口鎮用來應急,但是我親自問過明國的俘虜,都說京口鎮只有十營五千人,這也是金華賊在江北能夠動員的最後一支野戰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