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展有著不計其數的長處,但他只是一個武進士而已,所以不管是在隆武朝還是永曆朝,他在朝中的地位終究不高,而且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要用來對付南明內部的官場鬥爭,最後也死在南明朝的內部火併之中。
而現在劉永錫卻是決心全力支援楊展,他當即詢問白文選:“我全力支援楊展經略四川的話,他要用多久時間能收拾川中殘局?”
白文選嘆了一口氣說道:“半年,最多到年底就能統一全川,快的話三月可定全川!四川現在這個局面實在死不起人了,幸虧陛下英明神武,川人才有一線生機!”
雖然白文選是大西軍的重要將領,但是他很清楚大西軍在川中這場殺戮的嚴重後果,這場大悲劇已經死了足足幾十萬人,如果情況得不到好轉的話恐怕還會死上幾十萬人。
但是白文選還是低估了這一場悲劇的嚴重程度,順治初年這場連年兵災以及帶來的持續饑荒讓四川足足損失了幾百萬人甚至上千萬人,劉永錫這個時候全力支援楊展出任四川總督並收拾川中殘局可以說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而白文選繼續說著楊展的種種好處:“川中諸路人馬,不管是曾英還是先帝張獻忠或者是其它人,都只知道馬上打天下卻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只有楊展不同,懂得什麼樣經營地方才能自給自足,陛下若是能給楊展將軍送去一批糧餉,川中自然可以傳檄而定!”
雖然“傳檄而定”的說法或許有點誇張,但是隻要承天朝與劉永錫全力支援楊展,川中的情況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而劉永錫也是從善如流::“既然文選這麼說那我就完全放心了!”
但白文選卻是問了一個非常極其關鍵的問題:“文選非常冒昧地問一句,文選原本以為陛下招撫我等是讓我們再次入川,但陛下既然全力支援楊展總督四川,那麼我們十幾萬大西軍將用武何處?”
雖然白文選已經決定與忠貞營合作,但他仍然關心著大西軍的前途,而劉永錫非常明確地說道:“我之所以招撫西營諸位將軍,自然是希望西營諸將都是極難得的將才並寄以厚望,但是我不希望西營繼續存在!”
劉永錫雖然明確說“不希望西營繼續存在”,白文選反而鬆了一口氣:“陛下的意思是西營必須拆散了?”
大順軍殘部最早歸順劉永錫,而且“大明奉天高皇后”就在劉永錫身邊坐著,但是大順軍照樣分成“忠信鎮”、“忠勇旅”、“忠貞營”三個相互獨立的系統,而且這次湖廣之役同樣要各分東西。
大西軍的實力基本儲存完整,即使跟巔峰期相比也不算太遜色,而且與大順軍找不出一個核心領袖不同,只要孫可望登高一呼就是全軍領袖,在這種情況大西營必須拆散也只能拆散。
劉永錫點了點頭:“西營拆散了對大家都是一件好事,不過白將軍既然是第一個投附國朝,情況肯定是不一樣的,我會格外照顧!”
高皇后也在旁邊補充道:“是啊,白將軍有什麼想法可以說出來,陛下肯定會優先照顧!”
聽到劉永錫這麼說白文選又鬆了一口氣:“我能有什麼想法,只是我想問一下孫可望如果歸附過來的話,陛下對他有什麼具體安排?”
劉永錫當即笑了起來:“文選將軍確實是實在人,那我說實話了,孫可望如果願意歸附朝廷的話,那我會讓他鎮撫雲南。”
連高皇后都沒想到劉永錫對孫可望會有這樣的安排,但她還是補充了一句:“徵東將軍如果願意歸附的話,陛下自然可以參照沐家故事。”
雖然沐家兩百年來起起落落,但是始終都在為大明拱衛雲南,因此白文選對劉永錫的這一安排非常滿意:“徵東將軍如果知道陛下的一片苦心,肯定會第一個歸附過來,只是雲南畢竟有沐家在,不知道這件事如何善後!”
正所謂“無功不受祿”,雖然承天朝繼續打著大明朝的旗號,但是並不願意把大明朝兩百多年積累下來的驚人包袱都背下來,不管是明朝的世爵還是世襲武職都要“論功行賞”才能繼承下來,衛所官更是直接改成了流官,在這一點上承天朝與清國倒是實施同樣的政策
前朝十幾萬武襲武官除非確實在承天朝建功立業,否則就是一介平民,世爵也是同樣如此,最典型的就是前朝有過一位世襲的彭城伯而且不曾斷襲,但是劉永錫既然封了張博易為彭城伯,就代表大明朝並不承認前朝封賞的這些爵位。
但是沐家的情況又有這些世爵世職有很大差別,畢竟沐家鎮撫雲南兩百餘年恩澤深重,孫可望入滇肯定會與沐家發生衝突,從某種意義來說劉永錫是準備驅狼逐虎,所以白文選才會說“雲南畢竟有沐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