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風八萬裡>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寧可亡於明國之手 (2 / 2)

只是豪格內心深處總覺得所謂“六成希望”是最低估計,實際情況要樂觀得多,至少有八成希望甚至九成希望解決問題。

只是事情的發展總是偏離豪格的預期。

雖然越明軍第一時間派人過來聯絡並保證豪格原來所有的一切地位與利益都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承天皇帝還是會給予格外恩賞,但問題在於豪格降明的訊息第一時間就傳得滿城風雨。

不管是對於清國還是明國還是暫時抱觀望態度的牆頭草來說,肅親王豪格降明就是一個最典型的象徵性事件。

阿濟格在河南全軍盡沒死於陣中,攝政王多爾袞死於滿洲親貴的內訌之中,而現在肅親王豪格又率大軍降明,大家覺得大清國是徹底沒救了。

因此許多原來還持觀望甚至準備與明軍決一死戰的亡命之徒第一時間改變了態度直接降明,他們甚至變得特別積極,恨不得越明軍明天就能攻入北京城,這其中還有不少滿蒙親貴。

而豪格好不容易從山東退下來的上萬將兵也因為這則訊息而陷入了極度混亂,雖然很多漢軍與外藩蒙古之前已經鄭重考慮過降明的問題,但是有豪格坐鎮,他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但是現在豪格既然已經降明,他們自然表現得特別積極。

事實上現在一門心思想要降明的不僅僅是漢軍與外藩蒙古,豪格麾下的蒙古八旗與部分滿洲牛錄都覺得既然要隨豪格降明,不如自己直接與承天朝聯絡賣個好價錢。

至於剩下那些不肯降明的清軍,現在同樣是處於失控局面,他們覺得豪格是大清國亡國的頭號罪人,恨不得現在就幹掉豪格。

這支大軍在越明軍的追擊之下儲存了大部分實力,但由於豪格的詐降命令在三五日之內變得四分五裂,至少有兩三千兵馬連聲招呼都不打直接越過戰線直接降明。

剩下的幾千兵馬現在也是人心渙散,豪格已經遇到了好幾次刺殺更引發了好幾次營肅,更讓豪格哭笑不得的是發動叛亂者都是大清國最忠貞的將士,而幫助他平叛者卻都是那些一門想叛清降明者。

他們之所以還支援豪格自然是希望這位肅親王能出面幫他們與越明朝談個好價錢,現在豪格根本不敢跟人談詐降的問題,而是一門心思扮演起對大清國徹底失望的肅親王。

最初豪格只是逢場作戲,內心深處還想著怎麼藉著詐降的機會幹掉承天皇帝劉永錫,但是很快他發現自己已經身不由已被裹脅進去,不再是大清國的肅親王,而是大明承天朝的肅王,一心幫著承天朝招降納叛。

至於那些不肯歸附承天朝的大清臣子紛紛死於豪格之手,雖然這絕不是豪格的本意,但是形勢的發展卻一直朝著他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死在他手上的大清忠臣越來越多,甚至比死在明軍手上還要多。

豪格雖然很想說明真相,但是他現在完全是刀劍之下身不由已,而且他已經漸漸轉變,覺得成為大明的肅親王似乎也不錯,對付大清國的屠刀也越來越快,甚至他親自出手解決了一些大清國的死硬份子。

現在大清國上上下下都把豪格視為最危險的敵人,雖然大家都能理解豪格是迫於形勢才率部投降,但是豪格降明之後翻臉太無情了吧!

原本大家都覺得大清還能抵抗一陣子,甚至可以與明國達成一個城下之盟,但是豪格這麼一鬧,大清國手上能打的籌碼幾乎是一掃而空。

而且豪格的降明還起到了一個表率作用,之前降明的清軍最多也就是三五千人,但是豪格降明之後整個山東與北直隸幾乎所有的清軍統帥不分種族都跟著豪格降明。

因此現在滿洲貴族與大清朝廷的想法已經從怎麼與越明軍訂下城下之盟變成了“寧可亡於明國之手,也不能亡於肅王之手”。

偏偏肅親王豪格的兵馬降明之後已經變得殘暴無比,下手甚至比越明軍還要狠毒,不管是八旗、蒙古、漢軍,只要不肯歸附明朝都是當場虐殺的結局,因此現在大清朝廷突然覺得承天皇帝人似乎不錯。

畢竟這位承天皇帝對待敵人特別寬厚,而且豪格降明之後,大清退往關外的計劃已經沒有操作性了,因此他們派出使者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希望承天皇帝儘快抵達他忠實的北京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