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繼續說道:“英王大軍留下來,至少可以讓大清國多保有湖廣、江西一兩年時間,對大清國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英王所部將士損耗肯定不會小,如果英王及時班師的話,英王麾下將士自然可以是完整北撤,但是對於大清國來說形勢就不一樣了!”
吳三桂這話阿濟格還真聽進去了,雖然朝廷的諸位王爺、貝勒都是希望阿濟格全力經略湖廣、江西與越明軍長期對峙,但是對於阿濟格來說,這是一個犧牲自己成全大清國的方案。
自己這幾萬兵馬如果打光了,朝廷這些王爺、貝勒頂多調來幾千殘兵敗將交給阿濟格,搞不好連幾千殘兵敗將都沒有。
而及早北歸卻對於大清國來說相當不利,讓大清軍第一時間面臨越明軍的北伐壓力,但是對於阿濟格本人與麾下這支大軍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因此阿濟格當即看了一眼身邊的湖廣總督佟養和:“養和,你是湖廣總督,你覺得這件事應當怎麼處置!”
佟養和雖然是湖廣總督,但是他也看不好清軍在湖廣的長期發展,所以才會制止阿濟格出兵奪回荊州:“英王,前次您率十五萬大軍沿江東征,在江南又有豫王、肅王的十數萬大軍策應,但是如此有利的形勢照樣收拾不了金華賊,豫王、肅王北撤之後,我們在湖廣如何獨力抗衡數十萬金華賊?不過聽過了吳三桂將軍的建議,我覺得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阿濟格心中一喜:“什麼兩全其美的辦法?”
佟養和當即說道:“自然要用漢人來對付漢人,現在流賊與金華賊合流攻陷荊州之後,最擔心荊州賊的不是我們,是洞庭湖南面的何騰蛟,但是何騰蛟實力有限,對付不了這些流賊!”
阿濟格已經明白過來:“咱們與金華賊、流賊之間或許有議和的可能,但是金華賊與福州賊卻是沒有任何調和的餘地!”
如果說浙閩兩朝之前由於大清國這個滅國大敵的存在還保持著虛偽的一團和氣,而現在越明軍已經進逼南京,浙閩之間就沒有任何緩和餘地。
而佟養和繼續補充細節:“實際上金華賊之所以冊封高氏為總督五省軍務越王妃,就是因為何騰蛟受了偽唐王冊封所以才在背後捅了何騰蛟這麼一刀,而現在何騰蛟也想著怎麼狠狠捅流賊與金華賊一刀,只可惜何騰蛟實力有限!”
阿濟格已經笑出聲來:“看來是要便宜偽唐王與何騰蛟了,但是這樣確實是兩全其美的辦法,等他們鬥到兩敗俱傷了,王師再次南征也不遲!”
在越明與隆武兩朝之間的競爭之中,隆武朝是明顯處於劣勢,過去大清國是準備一統天下,所以不管是越明還是隆武都準備盡數掃滅,但是現在形勢逆轉,自然要拉一派打一派,利用漢人來對付漢人。
而吳三桂馬上又補充了一點:“大清國雖然可以暫時放棄江西、湖廣,但是絕不能便宜了金華賊,我光是有偽唐王還不足對抗金華賊,還是要把川中的八大王請出來!”
阿濟格雖然想過這個問題,但真沒有吳三桂想得這麼周全:“沒錯,是要把張獻忠請出來,誰叫現在流賊與金華賊合流之後佔據了荊州,咱們只要把張獻忠請出來,保證流賊與金華賊焦頭爛額無力北伐!”
張獻忠同樣也是流賊出身,而且還是跟李自成齊名的流賊,而且把張獻忠請出蜀中之後形勢就會從越明與隆武之間的兩國對立變成了三國演義,而大清國就能在這種三國演義的局面中獲得最大利益。
而佟養和又補充了一句:“實際我們不一定要退出湖廣,只要襄陽在我們手上,自然是可能進可攻退可守!”
這是從三國演義變成了四國演義,阿濟格越想越明白:“沒錯,就這麼辦,我看金華賊如何對付這些我們大清國的老朋友!”
只要越明朝平定不了南方長期陷入戰亂,大清國很快就能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