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金聲與江天一擔心邢勝平會頂不住阿濟格的壓力,王孫藩同樣擔心邢勝平頂不住阿濟格的壓力導致防線洞開,到時候阿濟格的十幾萬大軍進入江南戰場,那麼劉永錫與張皇后的苦心經營就只能盡付流水。
就連劉永錫與邢夫人也在擔心邢勝平能不能頂住壓力,前次杭州之戰邢勝平表現確這不錯,所以劉永錫才會把上游完全託付給他,但杭州之役邢勝平一直是佔據上風,而這次安徽之役卻是阿濟格佔據了絕對優勢。
整個越明朝廷都[天籟 fo]在擔心邢勝平與上游形勢,從張皇后、坤興公主到朱大典、張國維、童屹立,大家都覺得邢勝平未必能頂得住如此驚人的壓力,而南京城的清軍將帥們同樣關心邢勝平,他們覺得只要邢勝平招架不住,那麼好日子又回來了。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邢勝平現在考慮的問題並不是自己能不能頂住:“我可是安徽巡撫,可是現在安慶已經失守,那麼我只能算是徽寧巡撫,可徽寧又有金聲坐鎮……天門山如果再丟掉的話,我這個天門伯也是名不正言不順了!”
邢勝平考慮的問題大家完全沒想到過,但邢勝平卻總覺得自己臉上掛不住。
劉永錫雖然特意把邢慶平的安慶巡撫改成了安徽巡撫,但不管怎麼樣都有一個“安”字,這個“安”代表著安慶府,在邢勝平的謀劃之中,他將依託安慶府組織防線將阿濟格拒之門外。
但是阿濟格大軍來得太快太急,邢勝平根本來不及在安慶組織防線,只能依託東梁山、西梁山也就是傳說中的“天門山”組織防禦。
可這個結果卻是讓邢勝平有些惱羞成怒,畢竟他這位“安徽巡撫”中的安慶府已經丟給了阿濟格,從某種意義來說只能是“徽寧巡撫”,但是徽州府、寧國府又有金聲與江天一主持戰局,不需要他來添亂,他這位“安徽巡撫”可以說是有名無實,現在只有這個“天門伯”的封號還有點意思。
如果天門山失守的話,邢勝平覺得自己這個天門伯也變成虛封,臉面完全掛不住了。
別看邢勝平是窮書生出身,但是他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名位,在這些細節問題上自然是特別敏感:“趕緊往西梁山上多調幾門紅衣大炮,東梁山上也要多派一個營頭,我有精兵兩萬嚴陣以待,阿濟格想奪走我的天門山,門都沒有!”
現在邢勝平可是把杭州繳獲的紅衣大炮都調上來了,他就不信自己佔據天險死守,阿濟格還能拿下天門山!
而且阿濟格把戰線從武昌一口氣拉到太平府,且不說深遠的後方,從九江到太平府一線就有王孫藩與金聲的數萬大軍牽制,而且姐姐姐夫也不會坐視邢勝平孤軍奮戰,因此邢勝平打定主意要依託天門山堅守到最後一刻。
而對於南京城來說,阿濟格出兵東進可以說是清軍近期的最大利好,甚至比豪格的援軍抵達還要讓那些跟著多鐸入關的遼東舊人興奮。
但不管這些遼東舊人有多神氣多威風,現在是一時新人勝舊人,風光都被降清沒多久的阮大鋮搶得乾乾淨淨,南京城裡甚至還流傳著一本叫《平浙十策》的小冊子,據說是阮大鋮向豫王、肅王所上的平浙奇策,而豫王、肅王都對阮大鋮的平浙十策讚不絕口,準備重用阮大鋮。
而且在降臣之中阮大鋮也是真正的大人物,他不但是弘光朝的兵部尚書,在弘光朝覆滅前還入過閣,而且活動能力特別強又跟東林勢成水火,因此多鐸、豪格與洪承疇都特別重視阮大鋮,而現在這《平浙十策》一出更是到了炙手可熱的程度。
對於遼東舊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因此不管是孔有德還是耿仲明、祖大弼現在都在用盡一切辦法攻擊阮大鋮,他們甚至與南京城內的“清流”聯起手來對付阮大鋮,一時間南京城內政潮一波接著一波。
阮大鋮自然是寸步不讓針鋒相對,甚至還藉著風頭召集了不少死黨跟這些遼東舊人、東林復社君子對罵。
但那些真正的大人物都很清楚這本冒出來的《平浙十策》與阮大鋮根本沒有任何關係,阮大鋮雖然在多鐸、豪格麾下辦了不少事,也獻了不少妙策,但是多鐸、豪格都身經百戰,怎麼可能把阮大鋮的書生之見放在心上。
讓這些大人物覺得十分詫異的是,《平浙十策》雖然與阮大鋮沒有關係,但是阮大鋮居然把著作權認下來了,而且還聲稱:“若用平浙十策,東南指日可定!”
阮大鋮現在就在翻閱著這所謂《平浙十策》,雖然這是有人故意泡製出來詆譭阮大鋮聲譽,但是阮大鋮卻是越看越喜歡:“多鐸、豪格、洪承疇這些人自許身經百戰,但他們都沒看懂這平浙十策,他們若是看懂了這《平浙十策》,平定金華賊自是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