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錫這話是真讓李成棟心動,雖然在高傑軍中李成棟算得上後起之秀,但既然是後起之秀,自然就與邢勝平一樣受盡了資格更老的前輩打壓,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雖然名義上李成棟號稱所部有一千輕騎三千精銳步兵,但實際兵力卻要打個折扣,只有一千七百步兵與三百騎兵,加起來也就是兩千人馬,他之所以對邢勝平的吹噓異常心動,就是覺得找到了擴大實力的靈丹巧藥。
而現在劉永錫許諾的條件讓李成棟覺得特別受用:“那就按誠意伯的意思辦,這次臨淮之戰我願意出一千二百名步兵與三百名騎兵!”
李成棟準備在得到高傑的允許之後把所有騎兵與大部分步兵都投入臨淮戰場,事後的回報是自身實力幾乎翻倍,而對於劉永錫來說李成棟的參戰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勝關鍵。
雖然對於這次臨淮之戰早有準備,甚至借用了劉孔昭所領操江水師的部分兵力,但是水陸兩路最多加在一起也不過是四千人,與劉良佐所部相比兵力仍然處於絕對劣勢。
而且劉永錫所部雖然士氣可用裝備不錯,但是新兵太多,甚至有半數兵員是初次參戰,雖然在移防北上的這條路上劉永錫已經抓住一切機會用實戰鍛鍊所部,但真要與劉良佐部交鋒最多隻能是半斤八兩。
但是加入李成棟的一千五百名精兵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不但劉永錫投入戰場的總兵力超過五千人,而且劉良佐的部隊現在分成了十幾個營盤屯駐,結果就是在各個區域性戰場劉永錫與李成棟的聯軍反而佔據兵力優勢,而且劉良佐還得顧忌臨淮城內的軍民突然從背後殺出來。
一想到這劉永錫就特意交代一句:“讓錢位坤多想想辦法,他不是說鳳陽這邊他有很多朋友嗎?這事若是辦成了,我保他萬事無憂前程似錦!”
邢勝平接過了劉永錫的話題:“誠意伯放心便是,錢位坤先生眼下只有這麼一個機會,他肯定不會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劉永錫口中的錢位坤是劉孔昭前段時間特意向朝廷推薦的人才,只是最後劉孔昭在這件事碰了一鼻子灰人人嚷打,只能把錢位坤推薦給張皇后與劉永錫。
而劉永錫倒是沒拒絕劉孔昭的好意,反而準備要借重錢位坤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這位錢位坤是蘇州人,進士出身,在崇禎年間曾經做到了大理寺正卿,京師失陷前甚至以“邊才”被廷推為昌平巡撫,只是沒來得及上任京師就已經失陷。
而且錢位坤還是復社的核心骨幹,在整個南直隸到處都是親朋故友。
但劉孔昭之所以推薦錢位坤的時候卻是人人嚷打,甚至到了幾路人馬同時夾擊劉孔昭的地步,自然是事出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