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韓贊周馬上補充了一句:“忻城伯所言極是,這件事只要陛下親自跑一趟燕子磯就能解決了,真把張娘娘與劉永錫給逼急了,他們把興平伯高傑請出來怎麼辦,半個京口鎮都是高傑舊部!”
弘光皇帝雖然覺得韓贊周與趙之龍的建議很有道理,也覺得現在把劉永錫逼急了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他的內心深處不喜歡這樣的建議。
所以他的目光只能轉向了跪在下方的盧九德:“盧秉筆,你親歷其事,覺得這件事應當怎麼處理?”
盧九德仍然是跪地不起:“陛下,皇嫂此次出遊燕子磯對您來說是個極難得的機會!”
弘光皇帝一下子就來了興趣:“這話怎麼說?”
盧九德知道把事情徹底辦砸,現在想要挽回局面就必須讓弘光皇帝開開心心:“張娘娘在京,款虜滅寇之事就不好辦了,但是款虜滅寇不但是當下唯一可行的國策,也是人心所向!”
“款虜滅寇”只是一種好聽的說法,實際可以直稱為“聯虜滅寇”或者“借虜滅寇”。
至於說什麼“民心所向”,不如說是“官心所向”,不管是史可法、馬士英還是高宏圖、呂大器,大家都認為“款虜滅寇”似乎是挽救危局唯一的可行辦法。
韓贊周覺得盧九德的說法有些不妥,張皇后一直長居燕子磯的話肯定會讓外朝看笑話,弘光皇帝也是猶豫了一下:“朕當初曾與皇嫂有過約法三章!”
盧九德卻是看出了弘光皇帝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所以懿安娘娘出京對陛下是天賜良機,值此國家存亡之秋,又有兩宋前車之鑑,陛下不可誤已又誤國,應當抓緊這個機會與建虜議和,錯過了眼下這等天賜良機,恐怕國家就要被虜寇永無寧日!”
一旁的趙之龍也突然改口道:“陛下,款虜滅寇確實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國策,此前因為懿安娘娘的緣故,不好派使團北上與清國議和,現在一定得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此事若成,陛下不但青史留名而且還能山河永固!”
這話真是讓弘光皇帝覺得特別受用,雖然他也覺得什麼山河永固全是瞎扯,但是隻要建虜與流賊拼個兩敗俱傷,那南都小朝廷的國運應當跟南宋差不多。
雖然這樣一來肯定後患無窮,但是弘光皇帝覺得只要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自己能坐享三五十年江南天子的榮華富貴,那這輩子就沒白活。
現在只剩下了一個問題:“那懿安皇后移居燕子磯的事情怎麼辦?”
盧九德當即把這件事推給了外朝:“這雖然是帝王家事,但是關係國本,朝臣自當應當關心,馬士英這些閣臣也不會任由劉永錫胡鬧下去,肯定會想辦法把皇嫂請回來!何況事發突然,懿安娘娘也需要冷靜一下!”
弘光皇帝覺得盧九德說得太對了,懿安皇后是應當冷靜一下,而且眼下的既定國策是“款虜滅寇”,張皇后不在南京對自己更為有利,而且只要能辦成“款虜滅虜”這件大事,張皇后自然不足為患。
御舟之上的張嫣已經摘下了九龍四鳳冠素面朝天,但是她依舊是母儀天下風情萬種,劉永錫在一旁看著如此動人的張皇后只覺得心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