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劉孔昭自己都覺得委屈,自從張皇后寄住誠意伯府以後,他這位誠意伯的家庭地位越來越低。
原來家裡真正當家作主的是他老孃太夫人,別看劉孔昭在外面一言不合就擼起袖子準備幹架,在老孃面前卻是個言聽計從的大孝子。
但是張皇后寄住誠意伯府之後,太夫人覺得這是誠意伯府前所未有的榮幸,明明比年齡比張皇后大了好幾輪,但是隔個兩三天就來專程拜見張皇后,生怕在吃穿住行上委屈了張皇后,而張皇后也是千方百計地讓太夫人滿意。
太夫人原來很不喜歡青樓出身的馬晁採,可是自從張皇后在太夫人誇了馬晁採兩句,太夫人立即改變了主意第一時間把馬晁採迎進門來。
而馬晁採既然出身青樓懂得如何伺候人,進府之後很快就同太夫人、張皇后建立很不錯的感情,幾個女人聯起手自然把劉孔昭管得死死,想怎麼使喚劉孔昭就怎麼使喚劉孔昭。
阮大鋮雖然沒察覺到劉孔昭的小小委屈,但他知道怎麼挖坑:“誠意伯,您這趟來牛首山難道只為李香君這麼一個小美人而來?”
來之前馬晁採已經交代過,劉孔昭當即答道:“張娘娘之前已經幫你們說了不少好話,但具體怎麼解讀,就看你們之後的表現!”
阮大鋮當即追問道:“娘娘想讓我等如何表現?誠意伯請放心,我們在座的都是國家棟梁,只要娘娘交代下來的事情,我們一定會辦好,絕對不會讓娘娘失望!”
出門之前馬晁採已經跟劉孔昭交代清楚:“首先就是把田撫臺安撫好,現在田撫臺不是對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很頭痛,娘娘已經想好該如何鎮服四鎮!到時候麻煩諸位代為居中聯絡!”
劉孔昭繼續說道:“而且娘娘已經說了,國家多事之秋,自應當量才是用既往不咎,不應計較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讓所有人都能有機會為大明中興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劉孔昭這話讓在場的這些所謂“閹黨”都興奮得握緊了拳頭,張捷更是高呼:“娘娘聖明!”
當然這也代表在更激烈的朝爭。
在阮大鋮的心底,張皇后的說法只要傳出去之後,保證東林狗急跳牆,畢竟東林急了可是什麼人都敢罵,萬曆朝、天啟朝甚至動不動拿皇帝的後宮隱私大做文章,到時候全部的壓力都會集中在張皇后身上。
但是誰也沒想到張皇后“國家多事之秋,用人應當量才是用既往不咎”這句話雖然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捱了不少罵,但是大家的注意力卻是馬上被另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吸引過去。
那就是劉宗周那封以“草莽孤臣”自居的奏疏已經在第一時間傳遍了南都,在奏疏中劉宗周不但建議弘光皇帝御駕親征,而且還認為路振飛、高傑、劉清澤這一撫兩帥都應當軍法從事。
雖然劉宗周與東林君子都讀書不多,但是南京城內的讀書人卻不在少數,很快就有人指出了不妥之處,孫綝廢孫亮立孫休之後便自稱“草莽臣”,劉宗周這是要代表東林要行廢立之事嗎?
一說到“廢立”二字,大家就不由想到張皇后以及她與福王之間的約法三章,大家懷疑東林是不是跟張皇后已經達成了廢弘光帝另立新君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