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斌是崇禎朝有名的軍功太監,但是他麾下的部隊軍紀很不象話,典型的“賊過如梳,兵過如篦”,所以王孫蕃當上御史沒多久就拿劉元斌開刀,在宮內某些大人物的幫助之下,王孫蕃兩道奏疏直接逼得劉元斌自殺,這也是王孫蕃在御史任上最重要的政績。
可是現在有人卻惦記起替劉元斌平反,王伯蕃自然急得上跳下竄,而劉永錫就說了一句:“娘娘與福王之間的約定,有一點就是不翻舊案,這些陳芝麻爛谷既然已經過去就過去吧!”
但是張皇后知道劉永錫的建議雖然非常中肯,現在朝廷上大家都忙於翻案粉飾太平,禮部尚書顧錫疇甚至要求削去溫體仁的贈官與諡號,甚至從崇禎朝、萬曆朝一路翻到永樂、建文與洪武朝。
大家忘記了虎視眈眈的大順軍與大清兵,卻要求給被明太祖朱元璋處死的開國功臣恢復名譽,還要為成祖朱棣殺害的建文忠臣追加諡號,反正朝堂上天天為了這些幾百前的舊事吵得不可開交。
所以替劉元斌翻案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張皇后只能無奈地說道:“誠意伯這話是忠言逆耳,朝廷現在就喜歡折騰這些不急之務,而且我當時說不翻舊案,是指國本等舊案!”
但是劉永錫卻是說道:“但是娘娘金口一開,大家自然是會洗耳恭聽,而且阮大鋮也喜歡這種話!”
一說到張皇后就明白過來了:“阮大鋮會喜歡這種不翻舊案的話?”
劉永錫說道:“娘娘還說了,陳芝麻爛谷的事情既然過去了就過去吧,不應計較太多!”
張皇后已經明白過來:“我確實有這麼說過!”
雖然張皇后這邊比以往冷清了不少,但是張皇后這話傳出去之後很快就引發驚天波瀾,王孫蕃甚至到處跟人說:“娘娘此語所言甚是,劉元斌一案是先帝的意思,這事本來應不宜翻案,何況娘娘與陛下曾經約法三章,凡事點到為止!”
而阮大鋮就為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急得焦頭爛額,他朝一旁的前吏部左侍郎張捷問道:“張娘娘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說了不翻舊案,又說過去的事情就算了,凡事應當即往不糾!那到底是準備讓我這些人起復,還是不讓我們起復了?”
與阮大鋮一樣,張捷同樣也是東林的死敵而且是公認的閹黨,雖然在天啟朝他始終與魏忠賢劃清界限,但是他既然是東林的敵人而且還推薦過閹黨呂純如起復,所以在東林君子眼中他就是不折不扣的閹黨永世不能翻身。
但大家也不得不承認張捷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而現在張捷也是第一時間猜出張皇后為什麼沒把話講清楚:“張皇后雖然是替王生洲主持公道,但是她之所以沒講清楚,恐怕是小誠意伯的意思!”
一說到這位駐軍京口的小誠意伯,座中數人都把目光轉向了阮大鋮,張捷更是非常直接地說道:“圓海,你既然與誠意伯府是通家之好,這件事就應當由你來處置!”
阮大鋮剛想說些什麼,就聽到外面有人說道:“誠意伯劉孔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