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張慎言非常明確地說道:“李沾的事我會處理,但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姜燕及必須入閣!”
這次會推東林遇到的最大挫折不是沒能狙擊馬士英入閣,而是福王御筆沒點姜曰廣入閣,加上盧九德第一個恭賀馬士英,讓諸位勳臣與很多文官都覺得福王對東林已經失去了信心,所以紛紛向馬士英與劉孔昭靠攏,所以張慎言覺得姜曰廣必須入閣。
只是一說到這個話題,大家都覺得有些頭痛,姜曰廣自己不好說話,呂大器就迫不及待地說道:“可監國御筆未點姜燕及?難道要再來一次廷推把他推上去,可到時候劉孔昭還要鬧事怎麼辦?”
張慎言當即說道:“本來就應當再來一次廷推,天下機務三位閣臣怎麼可能處理得過來,應當再推幾位相國入閣!至於劉孔昭的事情那就更好辦了,五軍都督府本來就不應該參加會推!”
這次廷推東林最大的失誤是想借用徐弘基、趙之龍帶領一眾勳臣武職壓倒一切異議,但最後卻是徐弘基與趙之龍加在一起都壓不過一個劉孔昭,最終讓馬士英殺出重圍。
既然有這樣的前車之鑑,下次廷推只要不帶勳臣一起玩,就能把姜曰廣再次選進會推名單,而兩次都進入大名單的姜曰廣自然是福王御筆欽點的首選。
大家都覺得張慎言的謀劃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是劉永錫對這件事卻有著自己的看法:“嫣姐,我之所以準備儘快渡江,就是覺得南京這邊接下去必然是停不下來的黨爭,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候,所以不管南京這邊日子有多滋潤,你與我想要長相廝守都必須儘快出京!”
現在的張皇后臉上流露著一種幸福的光澤,雖然入京這麼多天只跟劉永錫相聚這麼一刻,但是她已經心滿意足了,何況自己的小男人還在謀劃著如何長相廝守的問題。
雖然沒能親歷此起彼伏的朝爭,但是這幾天有那麼多位文武大臣都要來拜見她這位懿安張皇后,而且時不時有人就拿她與福王的約法三章說事,張皇后就知道朝中並不是一團和氣同舟共濟。
雖然張皇后也希望朝廷在存亡之際能夠同舟共濟,但是朝廷如果是一團和氣同舟共濟,她這位懿安皇后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她不得不感謝是劉永錫幫自己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舞臺,如果她在深宮大內與外朝徹底隔絕,別說是與福王約法三章,就是約法三百章也毫無意義。
而現在雖然暫居誠意伯府,但是她卻比深居慈慶宮、仁壽殿時快樂快活一百遍,不但群臣以見到懿安皇后為榮,就連監國的福王殿下每天也派人過來問候並時不時送來禮物。
張皇后之所以如此尊貴,自然是因為她不在宮中而在宮外,她不由想起了劉永錫曾經說起的那個夢:“我明白了,想要日月同懸自然要儘快出京,不然日月同城便不叫日月同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