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友這個貴州人與誠意伯府是老朋友,這些年不知幫誠意伯府辦了多少事,這次也是他幫張皇后與劉永錫與東林、復社聯絡,所以劉孔昭當即握住了楊龍友的手,熱情地叫著他的表字:“文驄,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
楊龍文開門見山地說道:“現在滿朝文武都去請張娘娘下船,但是張娘娘說她覺得燕子磯景色不錯,她想多呆幾天,她只信得過小誠意伯,除非是小誠意伯親自過去,否則不會下船!”
“燕子磯風景不錯”只是張皇后不肯下船的藉口,雖然張皇后在御舟上呆得有點膩味,而且現在御舟還載滿周之升的一哨親兵根本談不上什麼舒適,但她知道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絕對不能讓步。
偏偏明天就是福王即位監國的日子,張皇后不肯下船就會讓福王即位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劉孔昭聽到這就十分熱切地說道:“永錫,既然是張娘娘有請,你趕緊跟你楊伯伯一起過去吧!”
劉永錫卻是一邊微笑一邊搖頭:“楊伯伯,我這次下船之前娘娘特別交代我,除非有她的親筆聖諭,不然哪怕是太康侯來請都不許回去!”
這等於是給楊龍友澆了一盆冷水,他只能苦苦勸道:“永錫,能不能賣你楊伯伯一個面子,現在等著你過去的不但有史可法、趙之龍與韓贊周,你馬伯伯與田伯伯也在那邊等著!”
他口中的“田伯伯”就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田伯伯”是前任四川巡撫田仰,這兩個貴州人和楊龍友一樣,都跟誠意伯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前幾個月劉孔昭還專門向朝廷上書建言起復田仰。
劉永錫也並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朝著一旁的王孫蕃說道:“孫蕃伯伯,這事我真不好答應,我的兩營義師已經留在江北,現在如果勸娘娘下船萬一有個閃失的話,我有何面目見兩位先帝!”
這兩天王孫蕃是越看劉永錫越喜歡,覺得他不管從哪方面勝過劉孔昭這位操江誠意伯,甚至已經在考慮如何進一步加深雙方之間的關係。
聽到劉永錫這麼說,王孫蕃自然是站出來幫劉永錫說話:“文驄老弟,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可是現在馬瑤草還沒正式入閣,還是在他入閣的大事上多用點心思吧!”
來之前楊龍友已經跟馬士英專門溝透過了,雖然覺得劉孔昭、劉孔永錫隔江分掌水陸兩軍有些不合適。
但是張皇后在入城這件事上異常固執,而且她身邊的太康侯、童屹立、史朝立、周之升這些人都是異常堅定的“後黨”,在這件事始終跟南都諸臣據理力爭。
即使馬士英與史可法、韓贊周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說服張皇后入城參加明日的即位監國大典。
但是張皇后也沒把話說死,說自己只信得過誠意伯劉永錫,只要誠意伯劉永錫過去就立即下船。
所以馬士英與史可法請示福王之後已經覺得可以讓劉永錫在江北獨領一鎮,反正江北四鎮已經是尾大不掉,再多一支兵馬也無所謂,何況劉永錫好歹也是累世勳貴,對朝廷的忠誠度絕非高傑、劉澤清可比。
楊龍友就轉達了馬士英與史可法達成的共識:“永錫,只要你肯過去勸說張娘娘,史大司馬已經同意在江北新任副總兵一員並統領戰兵兩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