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張皇后的書信是寫給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但是這封回信卻是以南京守備廳名義聯名發出,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南京守備趙之龍代表南都臣民已經準備好舟楫迎駕。
收到書信的時候福王專門把張皇后請了過去:“皇嫂,南京來信了,我們可以渡江了!”
之前約法三章的時候,他看這位美豔絕倫的皇嫂可以說是有多歡喜就有多歡喜,甚至覺得沒有張皇后約法三章,自己根本沒有成為大明皇帝的可能。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覺得張皇后連杯水酒都不讓他喝,人生可以說是毫無興趣,這個皇帝的日子過得還不如升斗小民,他心底是一百個不情不願,何況張皇后還要與親衛一起渡江更是讓他心煩意亂。
他又不是正統、萬曆皇帝那種完全不懂事的小皇帝,按年齡只比天啟皇帝小了兩歲,比崇禎皇帝還年長四歲,天啟皇帝在位七年,崇禎皇弟更是整整當了十七年的皇帝,皇嫂何必處處插手甚至一定要與親衛一起渡江,難道是想當秉政的皇太后嗎?
張皇后這位皇嫂只是先朝皇后而已,根本不是什麼皇太后,但現在她卻是擺出了秉政皇太后的架勢,大家也都預設她在新朝的地位應當與崇禎朝完全不一樣。
他甚至覺得根本沒有與張皇后約法三章的必要,自己不但得到了鳳陽總督馬士英、淮揚巡撫路振飛的支援,而且透過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的努力,江北四總兵都願意擁戴他,張皇后約法三章反而是給他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但既然已經約法三章甚至鬧得人所共知,現在更是入繼大統的關鍵時刻必須打出張皇后的旗號,所以福王只能第一個請來了張皇后,而張皇后還是那句話:“我與誠意伯一起護送殿下渡江!”
福王不由想起了盧九德與馬士英說過的很多細節,但是事到如今他除了照張皇后的意思去辦沒有任何選擇:“渡江!”
渡江!
南京早已經派來了十幾條大小戰船,這些戰船都隸屬於操江誠意伯劉孔昭,有幸登上戰船迎駕的文武官員都是意氣飛揚,覺得功名富貴已經不在話下。
但張皇后依舊選擇了那艘被稱為“御舟”的戰船,同行的除了劉永錫還有一百名與她一同渡江入京的親軍護衛。
起航了!
劉永錫的眼神一直望向北岸,雖然現在已經看不清哪一個身影才是瑾兒,但是他總覺得瑾兒在看著自己,而張皇后也明白劉永錫的心思:“誠意伯不必這麼傷感,瑾兒也盼著你入京能大展宏圖!”
劉永錫轉過身來望著這座由誠意伯劉基營建的南京城。
明明他離開南京城到京營歷練還不到一年,但是劉永錫卻明白自己已經很多年沒回過南京城,有些憾事現在還來得及彌補。
現在是大展宏圖的時候。
(第一卷《南渡風雲》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