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錫原本以為福王怎麼也要等到進入南都以後再對張皇后動手,實在沒想到福王這麼心急:“這真是福王殿下的意思?”
史朝立頗有不平地說道:“雖然是福王殿下的意思,卻是盧九德進的讒言,說娘娘的這支護衛倉促成軍,軍紀尚需整肅,不宜進入南都驚動官民!”
一說到盧九德史朝立就是滿肚子火氣,這次託了張皇后的福史朝立終於有機會在張皇后的書信上留名,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美事。
偏偏同行是冤家,發現史朝立也在這封信上署名的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就挑了許多史朝立的毛病,甚至認為他一個小小奉御根本沒資格在信上署名。
而史朝立卻覺得盧九德之所以故意挑刺只是因為自己的署名遠在盧九德之前,而張皇后聽說這件事之後傳了口諭超升史朝立為正五品典簿,讓史朝立看清形勢的同時把盧九德恨到骨子裡,只要有機會就給盧九德下眼藥。
劉永錫卻知道這件事沒那麼簡單:“光是一個盧九德,掀不起這樣的波瀾,恐怕福王殿下也有相近的想法,只要娘娘沒有護衛親軍進了南都只能任他擺佈,咱們可不要忘記了崇禎故事!”
劉永錫一說崇禎故事史朝立就全明白了,信王入繼大統之後張皇后便遷居慈慶宮與外界隔絕,在整個崇禎朝都毫無作為毫無地位,連個失勢太監都敢非禮張皇后。
到了崇禎十五年太子大婚的時候張皇后連慈慶宮保不住,被迫遷居仁壽殿,更不要說她曾經因為一語之失被崇禎皇帝逼得差點自殺。
有這樣的前車之鑑,張皇后如果不帶護衛入京肯定會重蹈覆轍任由福王擺佈,史朝立有點急了:“娘娘對福王如此厚愛甚至特意約法三章,福王怎麼能如此不知自愛,誠意伯,要不要我去整肅一下軍紀?”
劉永錫知道讓史朝這位內臣立過去整肅軍紀的結果必然是軍紀更加敗壞,因此他直接告訴史朝立:“關鍵還是要看娘娘的意思!娘娘有什麼想法?”
張皇后與福王約法三章之後劉永錫這個小團體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但是張皇后身邊也多了不少福王與馬士英派來的家臣奴婢,人多嘴雜,劉永錫與張皇后暫時沒有單獨相處的機會,這次更是必須透過史朝立來轉達她的意見。
而史朝立非常明確地答道:“娘娘的意思是請小侯爺拿主意?她跟我說殺伐用兵之事既然都託付給誠意伯,這件事也不例外,小侯爺,您說這事該怎麼處置?”
劉永錫當即答道:“咱們給福王殿下一個面子,護衛大兵可以暫留江北整訓,但是娘娘入京必須得帶親衛入京,哪怕只有一百人情況也會不一樣!”
史朝立一聽就明白了:“原來有奸人想隔絕我們與娘娘之間的聯絡,絕對不能讓他們陰謀得逞,你看我來統領親軍護衛怎麼樣?我可是都知監出身!”
劉永錫還是第一次知道史朝立出身于都知監,但是他非常明確地說道:“史哥想要統領親軍護衛肯定沒問題,但是不如現在的位置更親近,親衛護衛統領需要處理的瑣事太多,不如內臣隨時隨地都在娘娘身邊!”
如果說盧九德鬧事之前,史朝立對福王還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