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錫也給出明確的答覆:“沒錯,娘娘與太康侯都在裡面。”
聽說太康侯也在船上,福王自是感嘆良多:“太康侯是好人啊,崇禎十四年洛陽被流賊攻破,當時如果不是太康侯收留了我,我恐怕已經是白骨一堆了!”
他說得非常坦誠,劉永錫聽不出一絲一毫虛假的成份,不由對這位福王刮目相看:“殿下有心了,太康侯當時也沒想到當時的義舉能有今日的局面。”
正說著兩個人已經進了朝房,這間被稱為“朝房”的艙室中除了張皇后與太康侯張國紀之外,還有兩個俏麗的小宮女以及史朝定在一旁伺候著。
福王的反應特別快,第一時間就收起了白竹扇:“見過皇嫂,見過太康侯,本王能有今日都是託了太康侯的恩德!”
他異常真誠地說道:“當日如果不是太康侯仗義收容本王,恐怕本王現在已經是白骨一堆,所以這份恩德我記著一輩子!”
劉永錫沒想到福王說得這麼真誠,甚至讓他明白在福潞之爭中為什麼是眼前這位福王笑到了最後,和自命清高完全不知民間疾苦的潞王相比,福王更容易讓大家產生好感。
他之前特意找太康侯府的人打聽,當時太康侯府確實收容了福王與他從洛陽帶來的一幫人馬。
但是太康侯本來就只是前朝國丈,對於這麼一個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總有照應不周的地方,何況福王又帶了一大幫人馬過來更是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福王現在卻是做足姿態,他這番話甚至讓張國紀與張皇后都哭出聲。
張皇后輕聲抽泣著:“看到了殿下就彷彿看到了兩位先帝,可憐兩位先帝英年早逝,國家氣運恐怕就只能寄託於殿下了!”
別看天啟皇帝登基已經是二十四年前的舊事,而崇禎在位也整整十七年了,但是福王的年齡並不比這兩位先帝差上多少。
他比天啟皇帝小了兩歲,卻是比崇禎皇帝大了整整四歲,雖然大家都說援引“兄終弟及”故事,但實際卻是“弟終兄及”。
而福王聽到張皇后這麼說當即激昂陳詞:“皇嫂,本王有一個不情之請,還請皇嫂務必答應本王!”
張皇后沒想到福王剛一見面就跟自己攤牌,但她終究是女流之輩:“殿下請講,只要本宮能辦得到的,一定盡力而為!”
福王當即指著劉永錫說道:“皇嫂,我想請你把小誠意伯借給我,雖然今天是第一次見到小誠意伯,但是第一眼看到他知道這是國家棟梁大將之才,我想讓誠意侯第一個領兵收復京師!”
劉永錫不由暗暗叫絕,他沒想到這位福王殿下竟然如此敏銳,只是一說到劉永錫張皇后就止住了抽泣:“福王殿下,那我就得說句實話,別人都可以借,唯獨誠意伯不可以借,我身邊只有一個誠意伯可用,把劉永錫借給你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