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傳來的資訊繁複紛雜。
幾乎包含了李博陽所知的全部宗教家學。
大部分,便是連李博陽自己也僅僅只有朦朧印象。
譬如馬丘皮丘天空之城,其天空、巨石、太陽、心靈之間的聯絡……
亞馬遜雨林部落,對於自然與人之間那微妙關聯的思考……
……
差點看得李博陽擺出地鐵老人臉。
這都是什麼玩意跟什麼玩意?
神神叨叨的不說,還前後矛盾毫無條理,壓根看不懂啊。
於是乎,李博陽理所當然的跳過了這些過於原始的心靈境界。
也撇開了宗教方面神神叨叨的神論。
更過濾了國外諸多亂七八糟似是而非的東西。
最終留在李博陽眼前的,就只剩下東方三家——儒釋道。
道家。
追求的是大逍遙。
其心靈拔升的過程,勉強可強言為:守一、抱朴、虛靜、逍遙。
這種形而上的心靈層次,超越了世間無數障礙與禁錮,甚至生死藩籬。
道曰: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何為逍遙遊?
答曰:坐忘而守一,抱靜而向虛,達無己、無功、無名之境,可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是為“逍遙遊”。
釋家。
則講究緣起性空,真如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