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家族、各部,以及作為獎勵獎給那些修煉者們的,以及抵消他們消耗的資源的。
如此攏攏總總算起來,這麼多,他們還真拿不出來。
但拿不來還得拿,因為城外有幾百萬楚軍圍著呢,隨時都可能攻打進來。
且每日的吃喝都要算他們的,多等一日便是多一份支出。
所以,魏國朝野上下便開始籌錢了,邊談判邊籌錢,奢望能消減一部分。
這樣的場面怎麼有些似曾相似呢?
不就是當時的楚國嗎?
早知有今日,拓跋靖當時絕對不會腦門一熱,派人去攻打楚國的。
誰知道,向來孱弱的楚國會上來一個這麼強悍的女帝啊!
而且,如果不是當時他們大魏削弱楚國皇族的實力,也不會讓這個女人有可趁之機。
到頭來,還是怪他們自己。
當初分贓的時候,打架可積極了,為了誰能多分到一點,誰少分一點天天打架。
現在呢,當朝廷來要銀子的時候,所有人繼續打架,但都是互相推諉,誰都不願意出錢。
眼看著怎麼都湊不齊,拓跋靖只能軟硬兼施地發動那些大家族和百姓籌錢,同時派兵以武力相威脅,讓各部交出銀子。
可如此做法,雖然艱難地討出了部分銀子,也讓拓跋靖在各部、各家、各位百姓那裡都離了心。
尤其是各部。
只能說,就算把楚人送走,各部的不滿便足夠他頭疼的。
但又沒辦法,湊不齊錢,他的皇位大概也別想保住。
所以,得罪就得罪吧,以後再想辦法解決,先度過眼下的難關。
在魏國朝廷艱難地籌集到楚國所需的賠款時,魏人各部之間,各部與朝廷之間的打鬥就沒停止過。
百姓們與大家族們更是怨聲載道。
受幾千年文化的薰陶,楚國百姓可以說是最順的民。
但魏人恰恰相反,他們最為崇尚武力,就算老弱婦孺都是如此,想也知道,面對這麼彪悍的百姓與大家族,為了籌集賠款,魏國大地上發生了多少場爭鬥。
雖然楚人要求的賠款總體而言少於當初虜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