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唐奇譚>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窮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窮途 (1 / 2)

而在蒙池國的王都——嵐海城內,局面已然比死裡逃生的信使,所描述的更加惡劣。舉兵加入反亂的五大分家,已經有四家的旗幟,飄揚在了王城的外郭之中,並剛剛歡呼著攻陷了內城一座城門。

曾幾何時,作為西河王府的八翼,也是最初立國奠基的初代郡王;為了徹底推進唐土化的需要。而在直領各州地方上的望要之地,安置的王姓支族/分家,以防舊有勢力和故國餘孽的回潮、反撲。

因此,他們在河中之地,曾經擁有相當程度,監視、鎮壓的職權和專責,也有一個本地特色的專屬稱謂“城伯”;以為規避宗藩體制下,諸侯內部分封體制的限制,因此平日裡雖無之名卻有其實。

為宗家的權威鞏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後來,隨著西河王府/濛池王庭的基石穩固,這些分家也就自然被一步步的弱化,取銷了大多數世代維繫的職位和權柄,代之以嵐海城分派的王臣、蕃士。

儘管如此,這些擁有“城伯”頭銜的八翼之家,依舊擁有世代以降的大片田莊別業、數以千計的家將部曲,以及潛在的地方影響力和威望、人脈。在有王庭需要時,依舊可以湊集兵甲、鎮壓外藩。

而王庭的國主/郡王,則是透過宗長的身份,名正言順的干涉和介入,每一次八翼城伯的繼立更替;乃至讓自己嫡親的兄弟/子嗣,入主其中意外絕嗣、斷代的家門;從而獲得間接的影響和控制力。

只要在位的國主,擁有宗藩體制下,對各支分家內部,矛盾與紛爭的仲裁權;他們就始終無法形成對抗宗長的合力。但這一切直到不久之前,被倒行逆施的前代國主打破,卻又擁立了一位女國主。

也讓這些長期被壓制和削弱,卻指望著宗家過繼的分家,不免暗中大失所望,卻看到了某種奮力一搏,改變現狀的機會。因此,在確信了那位東土來的關鍵人物,已然遠走他鄉後就被串聯了起來。

因此,在現有王姓八翼當中,出了女國主出身的昭城伯一脈,被王庭討伐軍所威懾的凌城伯,還有距離最遠而當主年幼的封城伯;其他五家城伯都不約而同,參與了這場變亂,支援起兵的長治王。

除卻明面上的聲討檄文中,現任的嵐海王庭諸多失德亂國、殘害忠良、悖逆宗法之類的罪狀之外;最能打動他們,還有重建八翼之封,以城伯專重一方;廢除和驅逐女主後,新王之下共議國政等。

他們雖各擁部眾不過數千,但在一路裹挾,匯合了擁立長治王,自封大都統的夏金平;號稱數萬大軍。頓時就對已抽調走大量兵力,而相對守備空虛的定興府/嵐海王城,構成了巨大壓力和震懾。

甚至有地方的團練、鎮防兵,成建制的倒戈和投降;也有被鎮壓和清算的先王部舊/殘黨;不滿女主當國的王臣、蕃士,或者純粹是想要更進一步,的投機分子/野心家,也爭相加入這場變亂當中。

因此在短時間內,嵐海城所帶的王庭,就在各方坐視、內外交困中節節敗退;又收縮外圍兵力據守王城時,被潛藏的叛黨內應開啟了城門,將大半個外郭都變成了,煙火繚繞、廝殺慘烈的亂戰場。

但在攻進了王城之後,先行抵達的四翼城伯;卻是不約而同的放慢腳步,轉而縱兵抄掠城坊,以為部下的犒賞和激勵。卻將進攻內城和王宮故壘的“重任”,讓給率先起兵的大都統夏金平及麾下。

但未曾想到,身為國老/前王傅之子,現任東臺藩主的夏金平,不但擁有獨樹一幟的精兵強將,還如有神助一般的再接再厲;很快破開城牆相對完好的內城西門,也讓另外三座城門守軍為之動搖。

因此,無論是城內的四家城伯,還是在與薄氏兵馬對峙中,剛剛重創擊退對方,就火速趕到定興府的那家城伯;都毫不猶豫的派兵,加入到了攻攻內城;但已散開抄掠的部下,卻沒那麼容易重聚。

這也多少給了內城的守軍,些許的喘息之機;在通往王宮的長街上重整和設防,與西門內突入的夏氏叛軍,廝殺的屍山血海、滿目瘡痍。但卻沒能夠完全擋住,夏氏為首的叛軍,攻勢如潮的推進。

而作為這一切的矛頭所向,一身冠冕正裝齊整,尤顯年少稚氣的女國主,就站在尚未完全修復的舊宮後苑,位置最高的興雲臺上。當初,她就是在這裡,先後的誓師致禮,兩度送別了出征的大軍。

但是現在這裡,也似乎要成為了,她的最終末日和葬身之地了;就像是演義書文裡的那位紂王一般。但事實上,她秉持國政還不過數月;在此之前,她也不過是別苑幽園中,喜好清靜讀書的少女。

突然間,被一直庇護和撫養自己的梁王妃,拉出來以女身接掌國主之位;僅僅是因為先王突然暴斃,而他的相關子嗣,也幾乎死傷殆盡;剩下的王府近支也牽扯進了,導致先王暴斃的重大幹系中。

在倉促而稀裡糊塗的登基之後,她更多的時間也是在不斷的學習政務,或是在梁太妃、薄王傅、衛夫人的聯手輔佐下;簽發一條條政令和王命,既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餘,來選拔和提攜自己的班底。

更沒有什麼精力和功夫,尋求自身的娛樂和愛好;反而在枯燥無趣的文山會海中,生出了許多挫敗和厭煩的晦暗心思。唯有來自那位疑似“謫仙”的存在,給予的指點和鼓勵,成為她的心中支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