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唐奇譚>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赴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赴會 (1 / 2)

這時候,一名來自安西都護府的護軍校尉,走到江畋身邊低語道:“上憲,已經打聽好了,一個多月前,確有一行拿著本地渡碟的遊方僧人,自大月氏都督府境內歸來,掛單在大輪王寺西外院。”

“不過,後來參加了幾次駐壇講法和辯經,顯出一些名聲之後,就被本地的豪富、貴姓和大族,輪番迎去供養了。不過,他們留在大輪王寺內的身籍、度牒的記錄,小的們都已經設法拿到手了。”

“很好,卻不知可有人起疑,或是專程問起過?”江畋又隨問道:這名濃眉大眼、身材粗壯的校尉連忙解釋道:“請上憲放心,卑下以捕盜司馬官文,查閱了前後十日的掛單,當不至打草驚蛇。”

“而且,卑下假託的這名大盜,乃是青蓮社的榜單上,懸拿了好幾年的惡徒;曾多次假冒僧人,混入大戶人家犯案;各方積累的懸賞身價,亦然達到了八百七十緡。因此不乏追索的義從、獵士。”

所謂的青蓮社,顧名思義就是源自當年,安西大學堂的創始人李太白/青蓮居士;而得到專屬冠名的遊俠結社。發展至今,也擁有了類似東土大唐的京華社和新京社般,半民間、半官方的特殊性質。

同樣效法京華兩社,設定了獵士、遊手、義從等三級體系;只是具體的規矩和約束會更少一些。畢竟,以安西都護府橫跨蔥嶺東西,數千裡的地域;錯綜複雜的諸侯外藩,實在有太多的法外之地。

只能靠這些受僱而來,或是接受懸賞的獵士、義從之流,來填補一些灰色地帶的空白;同時也變相的壓制和監控,那些形形色色的幫會門派、習武結社,乃至是多如牛毛、層出不窮的盜匪之流。

因此,作為嶺西以南的商路匯聚樞紐,在伏戾府羅爛城內,自然也有相應青蓮社的常駐場所;專門用來買賣、傳遞訊息和釋出懸拿、僱請任務;連帶提供一些諸如食宿醫療、補給維護的配套服務。

因此,江畋一行此刻的臨時掩護身份,就是在疏勒的青蓮本社,派遣的精銳義從護衛下;南下前往條支都督府赴任,正好路過寫鳳都督府境內,稍作盤桓的某位東土權貴/藩家子弟,及其跟班扈從。

對,這號人物也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當初他畏難邊苦,一直走到了安西都護府最繁華的理所——疏勒鎮,就稱病滯留在當地,不願再往前走了。而這樣的備用身份,江畋在事先至少準備了十幾個。

畢竟,在這些諸侯外藩林立,局面錯綜複雜的外域之地;來自大唐朝廷的權威和影響力,就未必有蔥嶺以東那麼好用。就算是有一些本地駐軍和官吏,尚可呼叫,但又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誠可靠呢?

而不是與地方勢力暗中牽扯勾連,或者乾脆就是素位屍餐的不作為;就如當初的撥換城一般。要知道,根據那位灰先知麾下三使之一,“宣德使”的供述,他們其實已在伏戾府往來活動了好些年。

這其中若沒有地方上的強力人士,或是權貴家門為之提供助力,或是代為掩護一二;說出來也很難令人信服。貿然公開身份只會打草驚蛇。更何況,不同地區的局面和勢力分佈情況,也各有差異。

像是伏戾府境內,除了不滿編的三營鎮防兵,和一千名本地團結子弟,若干稅吏巡丁之外;還有兩家頗具勢力的諸侯,端方氏和宇文氏。可以輕易在自家的居城內,調集和徵發四、五千武裝人馬。

其中家族居城位於東山谷,卻長期居住在羅爛城內的宇文氏,更是如今大夏國的頂級權門,大卿世系的西平府(報答城/巴格達)宇文的遠支宗族。其先祖甚至還有一部分,故梵延納國王族的血脈。

而端方氏則是來自吐蕃故地,現今的青唐都護府境內。當年隨著吐蕃崩潰和覆滅,而成批跪伏在梁公的兵鋒下,成為敢死效節軍征戰八方的,一眾吐蕃舊貴族/部落酋首之一。遂以戰功封鎮在本地。

所以,在不確定這兩家本地諸侯,究竟參與了多少,又有多少人牽涉其中的情況不明下;江畋只需要一個快刀斬亂麻的突破口。好在沒過多久後,這個機會就隨著一份精美拜帖,送到了江畋面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