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之人多達七八千。要說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像泰山封禪一般,帶上已經臣服大唐的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作為封禪之禮的見證和威懾。
而以東宮貓坊小使的身份,抱著幾隻貓咪的女孩兒,自然也在從屬於裴妃的隨行人員之中,並且得到了專屬一輛馬車的優待。只是此時此刻,在她的面前,卻擺上了一本寫滿名字和出身來歷冊子。
詳細記述了自武德五年(公元622,唐朝舉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到近年因為征討吐蕃,而在上元三年(677年)恩加的平虜破敵試\/制舉;總計二十九次科舉\/制舉,六百多名選士的簡明身籍過往。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則是顯慶四年(659),唐高宗就在一次進士科考試後,駕臨長安武成殿,召對天下諸州舉人,也開創了殿試先河。據說,唐朝這次殿試開科八門,一次性錄取了逾百名的舉士。
其中,郭待封、張九齡、元萬傾等5人成績優異,得皇帝讚賞,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而這批人也構成後來天后所仰仗的,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著作郎元萬頃為代表的「北門學士」班底;
而另外一些人雖然,沒有資格成為北門學士,但也各有成就和官身。然而在馬車搖曳的輕輕晃動中,將其作為某種消閒讀物的女孩兒,在仔細翻閱了過半的內容之後,還是忍不住提出了一個問題:
「狸奴先生,太宗當初以科舉廣納天下之良才,按道理說,是為天下廣大的寒庶士人。學子。開啟了舒展才智,報效朝廷的一扇通天之門;可是為何高門世族出身,竟然能達到六七成,甚至……」
「不愧是我教出來的學生,很快就注意到了整個關鍵性的差異了。」江畋趴在專門定製的繡案上點頭到:「不過,所謂太宗的初衷和理想,固然是好的,但現實層層落實起來,就要差強人意了。」
「首先,世族和寒庶之間,根本就是不對等的存在;高門世族天然掌握,大量社會資源和影響力,也有足夠餘力在族人子弟中,培養方方面面的人才;甚至透過數量上的機率,誕生所謂的英傑。」
「而寒門庶族有什麼呢?既缺少世代傳承的財富和人脈、影響力等底蘊,也少有長期仕官入朝,所經營的家族名望、地位,乃至盤根錯節的門人、故舊淵源,就算站在同一上,也相去甚遠。」
「因此,當天下士子匯聚京師、行卷揚名時;身為天子選任的考官之一;你是優先選擇一個相對有所名氣,且打過招呼的世家子弟,還是冒著得罪同僚或是貴人的風險,選個素昧平生的寒門呢?」
「故而,除非這人實在是才情和名聲,響徹京華而有口皆碑,實在壓不住其風頭;否則絕大多數的考官,是不會輕易授人以柄,或是力排眾議的留下若干,那些被後世人過度美化無數遍的佳話。」
「然而,這些被選中的寒門士子,在獲得了官身之後,也很快會被高門世族,所拉攏和吸收;或以家門女子締結婚姻,或是以同年入舉的子弟攀交結拜;將其納入小圈子,將更多寒庶排斥在外。」
「這些高門世族,可真是可惡啊!」女孩兒不由吐槽到:然後就捱了一爪子的敲打:「
別忘了,你也算世族門閥的一份子,你阿母就出自五姓七望的滎陽鄭氏女,尊祖上官儀也是前朝官宦之家。」
「若不是因為上官宰相惡了天后,滿門獲罪被充入宮中,你未來也少不了一個高門大族的顯赫出身,也正因為是你阿母家門出身的餘澤,才讓她在永巷之中,也能夠教你讀書學藝,不至於沉淪。」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