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個生物特有的名詞。
宇宙中本來是不存在這個概念的,只是生命體對於物體形態變化的一種感知。
為了同步解析時間規律,需要大量的人腦實時計算,基本上消耗了偽人手中所有的人腦庫存。
其同級艦【舊日時光】號是後期趕工建造的,只能使用大量蟑腦,不僅沉重,效能還差出一大截,交戰距離更近。
為了接近目標,只能上裝甲水平更好的泰坦生物裝甲,這樣一來,全艦完全超重了。
戈蒙級沒有光合動力,只有爆蚊引擎,這就導致二號艦舊日時光號幾乎完全動不了。
最後,只能拆除了半數爆蚊炮、酸液塗裝裝置和大型精神場域投射器才能堪堪移動。
總體來說,二號艦擁有更好的裝甲水平,但時序觀瞄、火力、法術防護都更差,而且無法投射大型精神世界,上面無法容納太多戰艦兵。
兩艘“船”能夠看到無數代的積累和實戰經驗。
至於“冬日”.
後條約時代,隨著生產者文明加入,規則對桌面的制約越來越小了。
冬日就是迄今為止都沒有出現過的巨構,完全突破條約限制的存在。
沙陵之戰後,為了在恆星環境構造“冬日”,巢群所有的資源填入了一顆冰巨型,整個種群絕育了上百年。
巢母的掌上明珠,代表了蟲群在這片區域所有的權威與力量,她將由聯軍海軍上將和巢母親自指揮。
剩下的蠅巢級和血吸蟲級主要為了護航用,雖然都是行星級生命體,但設計就顯得非常潦草了。
三個超級文明在一個區域幾乎所有的力量,萬年知識積累、種群進化,方才在戰前打造出了30星當量的艦隊,可見打造艦隊的難度。
而北伐軍拖家帶口的,真能夠在沙陵從0拿出10星左右的艦隊?
不太可能
根據目前掌握的情報。
夸父級有相當強的機動性,但攻擊性幾乎沒有。
天王號在冬日面前彷彿一個兒童玩具,況且,玩具還在硝煙戰場,如何回來還是個問題。
聯軍預測,大機率這一拳會打到空處。
最終的結局是,在北冰洋上,一擊打散北洋水師,三年內徹底摧毀沙陵星港。
30K時代,雲中之戰。
三十顆巨型天體向一個文明壓過來是什麼樣的末日光景?
溫和季風還剩下最後三年,也就是雙方在雲中星的拉扯下進入可作戰距離的第二十三個年頭,冬日打擊群開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