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
此前,沒有任何人有海戰經驗。
動力方面倒是沒問題,但根據第三王朝密錄,機械體加密資料等研究,和陸承一樣,受限於補給、遠端投送、偵查等等原因,行星級文明的海戰開不起來。
大家都必須依託行星以及恆星域作戰。
非要打海戰,大都類似南海之戰一般,基本靠撞、接舷和短程覆蓋。
有人可能會疑惑。
每個文明或多或少會有第一桌面時代留下的古物,類似南天門,而第一桌面時代的佼佼者甚至突破了5星界限進入了恆星級大成,難道沒有任何經驗留下來?
有是有,但宇宙發展至今,環境與第一桌面時代早就大相徑庭,經驗不適用。
換句話來說,老卡不適應新版本。
到了冰河時代更是這樣,不過。
行星級巔峰卡組已經有了攜帶和打出星體作為費用的能力,這首先就解決了作戰補給的問題,讓星際戰爭成為了可能。
不
成為了必然。
以人類的發展史來說。
如果沒有靈氣、魔法等清潔高效的超自然能源,那麼多半會被石油鎖在行星上。
而行星上,誰掌控了海路,誰就掌控了一切。
原因很簡單。
海權國家的運輸成本遠低於陸地運輸。
海上不需要修道路,也沒有令人厭煩的山林,有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天賜一般的浮力。
巨型船舶的海運成本低到令人乍舌。
而脫離了行星地表。
這個理論還生效嗎?
生效。
陸承沒有任何星際海軍建設經驗,但所有人都是從零開始。
只不過陸承這樣的動力卡牌專家早就研究過宇宙環境。
靠近行星與恆星的區域,叫做陸地。
飛行單位在穿越陸地時,會受到引力干擾,導致飛行單位的動能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