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家這般聲勢浩大的,街上百姓一片誇讚,商會自然是不能再說什麼了:人家現下不賣了,做善事,他們還能有什麼說法?
而且自家那些擺在糧鋪裡的天價糧就沒人買了,大家都去領賑災粥了,仇家糧鋪連個人影也沒有,時不時吃飽了的百姓路過他們家還會朝店面吐一口唾沫,好不淒涼。
仇老爺愁死了,他來到王家,發現王家的處境也沒比他好。
兩人一咬牙,一合計,總不能災情過了好處全讓海家給佔了吧?於是也有樣學樣在如今的粥棚對面搭起了掛著仇家和王家招牌的棚子,也打起了施粥的口號。
海家雖然供應足,但是排隊的人太多,有些人不願意排那麼久,看到旁邊也起了個新棚子,於是選擇去另一邊領粥,海家這邊排隊的人一下就少了許多。
“他們這樣對咱們沒影響吧?”海老三不放心地探頭張望,探查對面的情況。
“他們當初賣天價糧,屯著不肯放出來。咱們這回能讓他們把糧食吐出來,也算是善事一件了。”海氏則對他們新設立的粥棚不以為意,甚至覺得越多越好。
坐不住的越多,百姓的處境就越輕鬆一些。
賀韶光也寬慰他:“放心吧,他們再這麼做已經不值錢了。定州商會究竟怎麼樣,薛大人眼裡都看著呢!”
同樣是施粥,災民從仇家下人的手裡接過陶碗發現根本不如海家的用料足,稀湯狀的喝不飽,也沒有雜糧餅。
不過不用排那麼久的隊,兼之這粥本就是免費的,也沒人抱怨什麼,默默喝光了碗裡的粥。
只是第二天又有許多人重新排在了海家粥棚的外頭。
又過了幾日,這天一開飯,就有一個青年跑到仇家粥棚前守著。
下人照例打了一碗粥給他,那青年接過一看,怒了:“你們這不是糊弄人嗎?!”
後頭的人一擁而上,看得清清楚楚。
稀薄的粥水裡只有零星幾粒米,稱之為“粥”簡直是在講笑話。
“前幾日喝不飽就算了,好歹能填肚子,今天這是什麼?”他生氣地將碗擱回桌上,“你們不想做就別做,不帶這麼糊弄人的!”
轉頭去了海家的隊伍後面排著,這裡邊也有不少人在看仇家的笑話,當然也包括了正在攤子上監工的海老三。
仇家鬧出這麼一笑話都沒人理會他,排隊的都紛紛散了。
仇老爺聽了心情複雜,不知道是該開心還是生氣。
他確實是心疼被災民吃掉的那點米麵,也不知道為什麼海家有那麼多糧食用來賑災,還不心疼。
但是當災民都生氣了,不願意再來他家粥棚的時候,他又覺得之前做的努力都浪費了。
果然不是一路人,仇家學不來海家的格局,效仿他們放糧賑災也只是東施效顰。
定州的情況穩定下來,賀韶光和海氏也沒有理由繼續在這裡待著了。
海氏著急忙慌的就想回去,賀長楓的婚事還需要她的操持。
與此同時,一封表彰的摺子呈上了宣政殿的案臺,是薛理泰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