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叛逆期白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內森傲慢自大,自視甚高。
一向以薅谷歌羊毛實現財務自由為榮。
他手底下有四五個垃圾網站,規模有大有小,唯一相同的是這些網站上有意義的內容都基本為零。
內森鑽研谷歌的懲罰邏輯已久,並且狂中有細。
雖然自視甚高,但是絕不貪婪。
尋常人見到有撈錢的機會都會想著最大做強,而內森則堅持原則,從不當出頭鳥。
“最後一個兵不補。”
維持不高不低的排名,嚴格控制規模,這樣的方針才是長久之計。
三四年來,谷歌的演算法更來更去,內森的幾個網站都曾受到影響,但除了有一次被抓了典型之外,總體上即便被制裁也都不痛不癢。
專心再鑽研幾個月,總能把流量再運營回來。
林林總總,年收入大約維持在十多萬美金左右。
其實這算是孟繁岐前世夢中的生活了,不用上班,時間非常自由,工作地點也沒有任何限制。
自己安排時間,憑藉一些專業技術,獲得不亞於工資的收入。
孟繁岐也曾做過一兩週的搜尋引擎最佳化,不過由於谷歌退華,加上他進入領域晚,短期內並沒有太多營收。
只是略作了解,就退出了這一領域。
像內森這樣完全不做貢獻,憑藉有流量的網站吸血的人,其實孟繁岐並不反感。
因為歸根結底,他們吸的是谷歌這樣大資本的血。
以孟繁岐之見,也沒啥不好,吸吸更健康。
大資本要那麼多錢做什麼,我們小屁民如果真的能抽出九牛一毛,對消費和經濟迴圈想必也是卓有貢獻。
只不過目前孟繁岐準備親自來做這件事情,從源頭上狠狠大吸一口。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內森這樣的投機者,註定是演算法進化過程中的犧牲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