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詞,早在《春秋左傳》中就出現過: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實際上,歷朝歷代除了本名國號外,亦始終沿用“中國”之稱。
取中央上國之意!
此事賈薔也知道,只是卻聽喬治話鋒一轉,道:“可如今,那裡穿黑衣黑庫的唐人過的很不好。巴達維亞總督擔心唐人太多,會影響尼德蘭在巴達維亞的統治,所以開始抓人遣返。不過並非是遣返回大燕,而是送去錫蘭挖礦,那裡有十分珍貴的寶石礦。但是我聽說,挖礦的人下場,都不是很好……”
賈薔聞言,臉色陰沉下來。
喬治不說,他還想不起來。
可聽這神甫一說,賈薔才隱隱記起,那個忘八國度,對華人的血債!
喬治擔憂道:“公爵閣下,如果這樣下去,或許一場屠殺即將發生。但願上帝憐愛世人,主的光輝能夠保佑他們平安。”
賈薔冷聲道:“上帝會不會保佑他們本公不知,但大燕百萬大軍,一定不會讓那些強盜鬼畜們知道,奴役漢家子民,沾染炎黃子孫的血,一定會付出代價!”
喬治聞言一怔,隨後提醒道:“尼德蘭海上的勢力極為強大,而且和海西佛朗斯牙、英吉利、葡里亞、佛郎機等國都是盟國。在茜香國附近,也多有他們的戰艦。譬如在錫蘭、茜香還有莫臥兒國,都有他們的艦隊,十分強大。”
賈薔搖頭道:“戰爭,終究打的是國力,是決心!尼德蘭雖強,但又有多少人?喬治,一個月後,本公會派人戰艦送你回茜香,並遣使去問巴達維亞總督,為何如此凌虐我大燕子民。
大燕是和平友善之邦,從不對外發生戰爭。但如果大燕的子民繼續遭受虐待甚至屠殺,那麼如本公這樣執掌大燕權柄的當權者仍無動於衷,那又有何面目面對億萬黎庶,面對列祖列宗?
本公就在粵州,集大燕十萬水師枕戈待旦,秣兵歷馬,等著他的答覆!”
喬治聞言眨了眨眼,搖頭道:“公爵閣下,恕我直言,尼德蘭人是知道大燕外洋水師的情況的,您的這些話,未必能打動他……”
賈薔哈哈一笑後站起身來,聲音卻陡然凜冽,道:“一個月後,大燕五十艘戰艦兩萬水師出海,兵臨巴達維亞。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尼德蘭人自己選擇罷!我大燕願與任何友善番邦和平共處,但誰敢殘害漢家子弟,便是大燕不共戴天之死敵!大燕不是弱宋,斷不會讓遺民淚盡胡塵!!”
若閆三娘未奪回小琉球,那眼下或許還要棘手一些。
可如今閆三娘手握小琉球四海王基業,麾下兵船數十。
再加上盧家的船,粵省水師的戰船……
雖是“烏合之眾”,實際戰力遠未整合,但也足以宣揚武功,表現出大燕護民決心!
還可以震懾在採買海糧過程中遭遇的惦記……
而且賈薔若未記錯,這個時候的尼德蘭,已經經歷過三次荷英海戰,雖然慘勝,但國力已經不再是巔峰時期那樣海上無敵。
更不用說,本土老家被海西佛朗斯牙幾乎打穿!
這個時候,尼德蘭會遠隔萬里和如巨龍一般的大燕,打一場國戰?
除非切身利益遭到嚴重威脅時,但眼下,賈薔還未準備動手。
如今的大燕,只是被迫反擊,彰顯決心!
……
PS:出海還早,如今還在種田,終究是為了回京……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