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應氏杯圍棋錦標賽決賽在新加坡落下帷幕,中國小將應傑在五番棋當中以三比零戰勝韓國棋手樸正煥,獲得生涯第一個世界冠軍。
同時也打破了韓國棋手高永夏所創造的17歲零1個月的圍棋世界冠軍最年輕記錄,將記錄重新整理至15歲零2個月。
相比於冠軍和記錄,我們更關注的是應傑這名棋手的快速崛起,關注這個十五歲的圍棋紅星是何方神聖?”
看著新聞標題上面的“誰是應傑”,應傑搖頭晃腦的說道:“圍棋普及度還是太低了,居然還有人不認識我。”
“切,目前來說圍棋當中知名度最高的還是聶老。
你至少差著七八條街,你現在出去說你叫應傑,100個人,有一個人知道就算可以了。”
實話,聶老雖然各種各樣的毛病,但確實是目前圍棋圈唯一破圈的存在。
在上個世紀是直接上升到民族英雄程度的,回國的時候可是上千人接機,直接被人流捧起來了。
像這種成就後面基本上很難有人有可能達到。
個人能力跟時代背景缺一不可。
那個時代是整體的實力和心態不行,所以一旦不管在任何領域戰勝強敵,大家都會感覺歡呼鼓舞!
我們不比其他人差,我們也能贏!
大家需要這種強心針。
以後就算應傑真的拿到八十冠王了,一樣達不到那種高度。
人家的牌友伱都沒有辦法想象。
“確實,之前計程車司機也只認識聶老,餘曉春老師倒也認識,到了光胤陸力九段他們就已經鮮為人知了,至於應傑,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肖笑也在旁邊點了點頭,圍棋圈除了之前上個世紀的破圈之外,之後一直處於圈地自萌的狀態。
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圍棋人口確實增加了不少,也湧現出了一批很優秀的職業。
但是相比於其他運動,知名度實在是太小了。
所有人倒是一直想再破一次圈,畢竟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但是太難了,圍棋根本就找不到爆點。
雖然韓國一直壓著國內一頭,但是戰勝韓國成為世界第一人都很難會說成為爆點。
我們中國自己發明的遊戲,重新拿回第一不是理所應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