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年代:四合院裡的手藝人> 第222章 範金有復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2章 範金有復起 (5 / 5)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之後“牛郎織女”美麗傳說的演變,變成了“情人節”。

“七七”又是生命週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八歲一個週期,女子以七歲一個週期。

所以“七七”又是女兒節。

傍晚,徐得庸帶著娘倆回四合院。

路過衚衕口,有挑著扁擔從郊區鄉下來賣菱角、雞頭米的,只聽他吆喝:“雞頭米來,二蒼的好吃來!”

雞頭米分嫩的、二蒼、老的三種(以二蒼最好)。

老的呈黑色,殼硬,謂之頭倉。不老不嫩的呈土黃色,殼軟,謂之二倉。

頭倉米須把硬殼砸升,因果仁已老,味道嚼口遠不及二倉,二倉有一種獨特的醇香味筋道爽口。

雞頭米雖然好吃,採摘和剝取雞頭米可有些危險。因為雞頭米的葉子、莖和外皮上都長著尖尖的刺,不小心就會被刺破手指。

所以採摘雞頭米和從雞頭中剝取果實,都是很講技術的苦活。雞頭米的花很好看,有點像令箭荷花,是紫紅色的,只是小一些。

採摘雞頭米,一般都是手持一把鐮刀,真像割雞脖子一樣,把雞頭米割下來。

雞頭米的葉子,是浮在水面上的,綠色的葉子很大,平平的葉面上有不規則的稜狀突起,而且還有黑色的尖刺。所以雞頭米的葉子沒人摘,不像荷葉,摘下來可以頂在頭上當草帽。

剛摘下來的老雞頭,長著紅色的像毛一樣的鱗片,還有一個彎彎的黃白色的雞嘴樣的尖頭,就像一個大雞頭。剝開外殼,裡面是一粒粒像豌豆一樣圓圓的果實。

因其外表像雞頭,所以四九城人管它叫老雞頭,就像老豆腐的叫法,其實是最嫩的雞頭米。

老京城時期,什剎海,故宮筒子河,東便門外二閘,都能採到雞頭米。

現在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了。

以前的孩子在什剎海等地雞頭米採摘時,會拿著撿雞頭米的專用工具,一根小棍兒前面釘一枚釘子,用來啄人們採摘剩下的小雞頭米。

至於菱角也叫龍角,以前什剎海的菱角是青褐色的,只有瓶蓋大小,長著兩個尖角。

採摘菱角時,需用鉤子把菱角整棵撈出水面,再把菱角的莖葉翻過來,用手一個一個的把菱角摘下來,不小心還會被菱角的兩個尖角扎破手。

菱角上岸後,一般都是煮熟出售,也有生吃的。

以前賣菱角的小販,都有一把鍘刀式的專用的剪子,會幫顧客把菱角的兩個尖角剪掉,再把菱角順長著一破兩瓣。

剪開的菱角擺放在翠綠的荷葉上,裡面是細白的菱角肉,十分鮮美。

徐得庸他們買了三毛錢的菱角和雞頭米,提著一個西瓜進了四合院。

……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