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得庸點頭道:“不識字,所以被我和蔡全無說的,這些日子一直在識字班學習呢。”
“那算是還有點進取心。”馬主任道,
兩人又隨便聊了兩句,抽完煙便各自告辭。
馬主任看著徐得庸離開的背影,又看了一眼在人群中大大咧咧的劉德柱,揹著手走進辦公室。
……
徐得庸一路向北,來到廣場之上,這時候廣場還沒有有那麼大,人民大會堂也還沒有建設,許多後世有名的建築都沒有出現。
這時候長安街一直在斷斷續續的延伸擴建,整個京城說是一個大工地也不為過,大大小小得有名號的得有數百個工地。
比如著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正在建設之中。
紀念碑的設計就包括著名梁思成和才女林薇因夫婦,像國徽,八寶山革命公墓都是他們設計的。
林薇因是我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非常了不起。
她出身名門,妥妥的白富美,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書法家。
叔叔林覺民是著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明知必死,寫下的“與妻書”也是非常有名,著名的一句“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
一家子可謂都是忠烈。
年輕人時候,徐志摩為了她都和老婆離婚,是好些人欽慕的物件,只能說太優秀了。
可惜去年逝世,她一直致力於保護京城的牌樓以及城牆等古建築。
追悼會上,金嶽霖為她寫“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著名輓聯。
她的丈夫梁思成自然也是很厲害,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單說他老子梁啟超,這起點直接就上天了,林薇因是梁啟超親自為梁思成選的媳婦。
梁思成後來再婚,娶了比自己小27歲的林洙,受到很多人詬病。
這時候,京城已經開始拆除城牆等古建築,不得不說對歷史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徐得庸騎著板車走過,他走過了路,同樣也走過了這一秒的歷史。
金水橋畔兩根對稱的華表高高佇立,它們原來並不在現今的位置,是為方便遊行隊伍和交通的便利,在50年8月的時候把華表和石獅向北挪移了6米。
這時候天氣暖和,金水橋的護城河兩邊,每到週末有很多的釣魚的人,即便現在也有一些人趴在欄杆邊上垂釣。
徐得庸看的也不禁手癢癢,打算哪天挖點蚯蚓也來釣一釣,畢竟擱後世可沒有這樣的機會。
沒過高樓大廈,騎行在這青磚紅瓦之間,彷彿自身已經成了這座城市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總歸是相似的,每個朝代的建立無一不是雄才大略,但總要經歷許多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