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徐得庸醒來後看著被子發呆,他沒有在陰溝裡翻車,卻先栽在被子上了!
嗯,被子沒壞,晚上翻過來繼續蓋吧!
他穿好衣服,做了一百個俯臥撐和一百個仰臥起坐後,又精力滿滿。
望著窗外滬上的景緻,徐得庸開啟今天的盲盒。
“啪。”
一套竹製的魚竿包括魚線等出現在盲盒空間內。
徐得庸忍不住咧咧嘴,這是啥意思?
讓自己到黃浦江上餵魚……呸,釣魚?
得,魚竿也不錯,回頭可以學三大爺釣魚補貼家用。
招待所裡有早餐,伊蓮娜開的證明可以免費吃。
這時候,大餅、油條、豆漿、粢飯被稱滬上早餐最有特點的“四大金剛”。
既然免費,徐得庸自然不會客氣,都吃一遍。
味道嗎……感覺都差不離。
兩個娘們一直睡到八點多,梳洗打扮一番美美的又去吃飯,半個中午就過去了!
滿血復活的陳雪茹,滿是膠原蛋白的臉蛋神采飛揚,白嫩的小手一揮道:“出發!”
伊蓮娜揹著一個相機,一臉笑容的與陳雪茹手挽手。
徐得庸雙手插兜不知道……呸,亦步亦趨的跟在她們身後,匯入這曾經遠東第一城之中。
他一身中山裝,精神的短髮加上俊郎的長相,吸引了一些路上姑娘的注視。
有大膽的還悄悄指指點點,互相推攘發出低笑。
相比肆玖城的莊正保守,這裡就多了一些開放、活潑,偶爾還可以看到身穿西裝和旗袍的男女,這在肆玖城基本看不到。
也就是今年,明年就得壓箱底嘍!
徐得庸邊走邊觀察,同時心裡還抱著一丟丟警惕性。
這時候的滬上除了大蘇人,還是有一些其他外國人居住。
解放之初,滬上常住外國人5.5萬餘人,在“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政策下,到七十年代末,滬上常住外國人只剩710人左右,直到改革開放後才迎來複蘇。
三人來到ZS友好大廈,這座大廈去年三月份才剛剛建成。
整個大廈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中央大廳、工業館、東西兩翼的文化館、農業館及電影院。
建設過程中用了大量E式風格的裝飾構件和黃金等貴重材料,整體也是選擇E式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並將巴洛克藝術運用在區域性。
這裡原址曾經是二十世紀初滬上首富哈同,應夫人羅迦陵提議修建的花園——哈同花園,只是後來經歷戰亂淪為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