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礦石收音機大行其道。
電子管收音機產量有限價格很貴,就是一般的工薪家庭也買不起。
解放初,京城只有五千三百多臺收音機,全國也不超過一百萬臺,可見收音機的珍貴!
明年,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京城電子管廠(京東方前身)將開始動工建設,等投產後,六十年代才是國產收音機的春天,逐漸走進城裡的千家萬戶。
徐得庸回到四合院衚衕,時間還不到十二點。
徐南氏兩手提著東西,正在衚衕口和街坊四鄰的老太太、婦女聊天。
看到徐得庸回來,眼中閃過一點意外,讓他停下,笑著對眾人道:“我孫子回來了,大家看,我孫子長得周正,現在踏實蹬三輪賺錢,前天買回家十斤面,昨天割了一斤肉,還說以後每天交五毛,讓我攢著給娶媳婦兒。”
“那你孫子一個月不少掙啊!”有人嘆道。
“那可不!”徐南氏自得道:“以前老頭子蹬三輪,養活我們三個人還綽綽有餘。自從他爺爺走後,孩子也懂事肯幹了,只要有這輛三輪車,家裡就不愁吃喝,還天天有結餘。大家要是有合適的姑娘,別忘了給我孫子介紹。”
徐得庸有些無語,合著奶奶這是張羅讓別人給自己介紹物件,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眾人打量著徐得庸,他們都知道或聽說徐德庸是什麼貨色,一時變好,可不能說明什麼。
就算給介紹,也要觀察一段時間,徐得庸沒爹沒媽,連個兄弟姐妹都沒有,沒個照應,這也是短板!
況且,現在有正式工作的才吃香,徐得庸這樣的,想在城裡找個樣貌條件好的不容易。
這時徐南氏看到徐得庸三輪車裡的東西。
仔細打量了兩眼,驚訝道:“座鐘能動了!得庸,修好了嗎?花了多錢?”
眾人也圍上來打量,畢竟鐘錶可是大物件,買個新的幾十上百,許多家庭都沒有。
“嘿,真能動!”
“現在幾點了?”
……
眾人七嘴八舌。
“十一點五十了。”有人認識道。
徐得庸看了眼老太太詢問的目光。
得,權當給老太太長臉!
他面露‘得色’道:“這座鐘問題不大,花了兩毛五買了點表油和零件,借別人的工具我自個修的。”
徐南氏聲音一揚驚喜道:“你自個修的?真的?”
徐得庸揚了揚頭道:“當然,我還幫別人修了一件,人家把工具送給我抵了維修費。”
他要說花五塊錢買的,老太太得心疼死!
徐南氏拿起小麻袋看了看,只見叮了咣噹許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