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 基業已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九章 基業已定 (1 / 2)

何王太后眉眼一挑,喜問道:“如此,哀家與東萊王可能同歸雒陽城?”

盧植聞言愕然,轉頭苦笑道:“自大將軍兄弟及宮中諸宦死後,東萊王已經喪失了皇帝的權柄,能僥倖脫離了京師的是非圈,王太后又何必再行插足進去呢。如今東萊王有禪位的大義名份在,在天下人心中擁有超然的地位,無人膽敢對我王不利。但若回到京師,只怕幼帝也會心中不安吧。”

何王太后頓時不喜了,倒是劉辨無所謂的笑道:“既然禪位了,自然就禪得徹底一些。命董卓為相國執政,本是出自寡人之手,如今寡人平安了,自然要為皇帝的安危考量考量。因此罷除董卓的相國之位,由皇帝自行擇相輔佐,此是其時也。盧國相,還請你執筆書寫王命一封,寡人自會在其上用印。”

盧植立即大嘆東萊王劉辨的德行,不遜古之聖賢堯、舜二帝的美德。

何白此時也想好了,盧植的此舉對已無害,反而有益。至少可以在此時以關東聯軍盟主的身份,威震天下的袁紹處奪得幾分矚目的眼光來。反正討伐董卓只是一場政治作秀,走個過場而已。而身為發起人的盧植也沒多久好活了,剩下的光環只會壓在自已的身上。

盧植寫好王命書後,劉辨在其上用了東萊王的金印,王命告書頓時立好。盧植對何白說道:“袁本初討董,是想滅殺董卓,董卓不願受誅,有所針鋒相對,也是必然之事。而吾方則是請董卓自罷相國之位,離開京師雒陽外放為涼州牧。想必董卓在天下群情洶洶之下,必會無奈的離開雒陽吧。”

何白應和道:“是,是,董卓但有一絲為國考量之心,也必不敢強戀相國之位不退吧。”

在靈帝時期的十數年裡,出任過三公之位的官員們起起落落的不知有多少,無一人能夠賴在執政的官位上不走。在盧植的想法中,董卓也會同樣如此。

只是他沒有看到世情已變,天下亂世已臨。像董卓這等人,只要不死,就決對不會放棄手中的權位的。這便是盧植、皇甫嵩、朱儁這等能力很強,卻始終在亂世中混不開局面的原因了。

盧植拱手謝道:“有天明之助,吾料此事必成也。朝庭已大亂了許久,是時候歸於穩定了。此番出兵不能少於三萬人,不然不能夠鉗制住董卓,就是袁本初只怕也會有所舉動。天明可先歸北海收拾兵馬,召募義勇,你我兩國一家一半,時間就定於二月初三出發如何?”

現在是正月十八,離二月初三還有半個月時間,何白笑道:“北海國人口眾多,吾又有西園下軍五千人馬在手,北海再出兵一萬五千人,共計兵馬兩萬人才是。盧公只需出兵萬人及可。”

盧植想了想後,認同了何白的說法,於是應道:“東萊本就兵少,只有五千餘人,就算召募義勇,只怕也難足萬人。天明肯擔此重任,吾心甚慰。不過此戰所獲的錢糧頗多,大約有五億錢與四十萬石糧食。吾就取一半安民,取另一半為兩國共兵的花費好了。”

盧植一意要出錢出糧,何白也不好反對,畢竟北海國是出人命的。接下來,何白又與盧植商量黃巾俘虜的安置工作。盧植對於黃巾的態度十分嚴厲,凡是太平道信徒的當場捕殺。從賊不足一年的,放歸家鄉;從賊超過一年的,全部將服苦役三年;從賊超過兩年的,全部投置監獄之中。

此戰的黃巾俘虜除死亡的三萬餘人外,還有十一萬人,北海國只有三萬餘人,其他的多是東萊國人。被盧植一分,至少有萬餘人要服苦役及坐牢獄的。何白不好多管,只將北海國的三萬餘人管好及可。

何白令管承、蔣欽二人的海軍全權負責轉運俘虜一事,自領騎步大軍向北海國迴轉。先派回傳騎令張昭等官吏準備四萬人的物資,準備安置之事。又令崔琰等人重新在空曠的下密縣中劃分田地,保證每戶分有一百畝的田地。有多出的人口才往都昌縣安置。

一路回到掖縣,在此安營的武安國、宗寶等將紛紛向何白告罪,辜負了何白的重望。而何白並沒有怪罪他們,只是讓他們日後勤學水性,多乘船至海上訓練及可。

剛剛回到北海劇縣,就有常山、中山兩國的何氏私兵三千人,護送著何白的妻妾子女們前來報到。領兵大將正是付邢,副將則是車靖、餘化、成齊、陸平、杜雷、楚護六人。

而典韋大哥一家人,也一起跟來了。何白一見八人立時大喜,不等與妻妾子女溫存,立即命人準備酒宴。然而付邢等七人一見何白,立即納頭就拜,還是五體投地的大禮。

何白不由驚問道:“你等乃我之兄弟也,從微賤到此時生死與共,當有骨肉之親,為何如此重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