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朋故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朋故舊 (2 / 2)

何進這才滿意的放過何白,等下朝之後,何白立即從府中取了兩壇五斤裝的高度酒給何進送去。到時,正是何進派遣西征大軍麾下的數十員將官遠至四方召納精兵之時。令鮑鴻至兗州,王匡至泰山,張揚至幷州、張遼至冀州、胡毋班至揚州……

何白心知他們此去,雖然能召得數萬精兵,但是直到何進身亡之後這才回返。因為無人收攏整編,所召的精兵全都歸了董卓麾下,這也是董卓能夠雄霸天下之因了。

何白還有沒能下定決心要不要相助何進,因為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近日的交往來看,何進都是一個身居大將軍位的仁善好人。似他這種人做事有底線,做不來清除異已,獨霸朝堂,改革天下之事。而且還沒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已還很厲害。所以他這種人在和平時期還好,一旦到了亂世,就是首先被殺的下場。

只是何進自私下認了自已為侄,就對自已毫無原則的信任,也叫何白不忍心看著他敗亡。一時之間,何白心中一直有天下與感情二事相糾纏著,直感萬分的為難。

許久,何白不由啞然失笑,其實自已與何進又有何區別,難道不是喜歡義氣用事的好人?能力又比他強多少?品性又比他強多少?說不定自已坐到何進的位子上時,反而還不如他呢。還是儘量幫吧,實在不行,到時大亂時再抽身而退。

午後洛陽北面的谷門城門處,何白送著北上的張楊與張遼二人一路前行。以前在太原時,何白就刻意的與這二張相交,只是二張常隨丁原來往於雁門、太原之間,又有呂布這等猛士相誘惑,所以交情一般。

自來洛陽城後,二張這等武人可就沒什麼順心的好日子過。張楊在蹇碩手下任司馬,張遼在何進府中任椽吏,都是不受關注的打雜之人。所以何白的到來,再刻意的相交,頓讓二人有了他鄉遇故知的知已之感。

就如昨日的酒宴,以二張的身份,是很難混入的。可何白給了他們這個機會,讓此二人對何白感激不盡。今日聽聞二張將要北上,立即又來送行,使得二張對何白愈發的喜愛起來。

何白一人送上五十金的儀程,又一人送上兩壇高度酒,並神秘的說道:“此酒比之平日之酒還好,除了大將軍與蔡伯喈先生以外,我還未送過他人。此番北去不能攜帶太多,等歸來之後,我與你二人再痛飲如何?”

二張稍稍開啟一個小孔,噴香的酒氣撲面而來,比之昨日的清香味更純更正。不一會兒就引來了屬下騎卒與城兵的覷視。二張趕忙將小孔堵住,驚喜的拜道:“多謝天明之厚愛,我二人歸來後,必定與汝不醉不歸。”

“好,好,好。不醉不歸。走走,前方有邙山阻我視野,我再送汝二人一程。”說著,何白又送二張向北邙山而去。行途中,三人談起在幷州的有趣日子,特別說及近月呂布好像喜得一個麟兒,直把呂布喜得好似一個兒奴一般。何白不空前往晉陽送禮,於是託請張楊送上一柄百鍊精鋼寶劍,一本《春秋》,與一把長命玉鎖。

送過北邙山道,何白送給張遼一封書信,又道:“幷州之地有張刺史從前的仁德在,稚叔所行想必會十分的順利。然而文遠遠去河北冀州之地,只怕事有不怠。我在常山、中山兩國稍有薄名,若有不順之時,可前往兩國尋我家族兵求助。我素知文遠傲氣,然你我不同於他人,我家之物文遠儘可取之用之,莫要拘謹了。”

張遼感動的深深拜謝何白,說道:“兄長之德義,遼謹記腑內,此去冀州,遼必不會太過拘謹。歸來之後,遼再拜謝兄長之義助也。”

何白欲要再送至孟津港,然而此時日已西斜,再送的話就要被困城外了。明日一早何白還要上朝,於是在二張的苦勸之下,何白只得無奈的轉向了。

何白三步一回首,卻正好遇見回首的二張,三人不由相視一笑,在馬上拱手作禮。回頭又走,何白情不自禁的再度回首,又是三人同時。此時相對年青的張遼情感更豐,再也忍不住的策馬回返,大叫何白“兄長。”

何白大為歡喜,也策馬掉頭大叫著“兄弟”朝著張遼奔去,二人跳將下馬又緊緊的抱在一起。張遼激動的叫道:“兄長,昔日除父母、義父之外,別無他人再會這般的關愛於遼。今日兄長同樣如此,遼感激不盡,欲與兄長結為兄弟,不知是否有所高攀?”

何白歡喜的應道:“好好好,我心早有此意,只恐唐突了文遠,不敢輕言說出。今日文遠既有此心,我如何不應。”

二人就在張楊的見證之下,聚土為香,望邙山而結拜,互為兄弟。何白為長,張遼為弟,至此結下了兄弟之情份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