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零七章 早朝論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七章 早朝論教 (2 / 2)

“日有多大?距我有多遠?又如何知之?”

“日之大,直徑足有168萬餘里。冬時距我36562萬餘里,夏時距我35360萬餘里,春秋則距我35961萬餘里。距離可以用立杆測影之法測出,直徑則以目測直徑與距離之三角得出。只要擅長術數者,當可同樣得之。”

何白不由鬆了口氣,幸好昨日蔡邕有所提醒,古人對於星象、太陽與月亮十分好奇,必有此問。何白昨日透過後世所知,又與漢時的長度單位進行互算,這才得出這個結果來。

那名議郎還欲再問,卻有人不奈煩了。今日是想要問倒何白,保證儒學不會召至皇帝的疏離與打壓。而不是在此向何白求教什麼,再問這些東西只會給何白增光,卻不會難住何白。

於是有名太中大夫出列,揮退議郎,也不與何白見禮,便出言問道:“何議郎,我且問你,你言說上天無形無名,而又無所不在,然而我大漢皇帝乃是天子,與上天又有何關連?”

何白一怔,此問可是不懷好意啊,直問天子君權神授的正統性。要是自已答不好,那可就要遭至群臣的發難了。何白沉吟道:“未知閣下是以儒生之身份相問還是以朝臣之身份相問?”

“儒生若何?朝臣又若何?”

“以儒生身份相問,我自然與閣下作學術之論。以朝臣身份,我自當以下官答上官之問。”

那名太中大夫沉默片刻,方才應道:“此處乃是朝堂,自然是以朝臣身份相問。”

何白松了口氣,看來他也不敢輕易將君權神授天子的正統性說破啊。有些東西知道是一回事,但說破了又是另一回事。就算是漢靈帝本人,也不認為自已是上天之子。但說破了,那就是大罪過了。

“大漢天子世代皆是上天之子,乃是應世間萬民之願,透過天地之規則幻化而生。就如光武皇帝陛下,在暴莽時應運而生,有天地規則之助,順天應人,固此所行方能無往而不利也。此世人皆知之事,又何需再問。”

此時何進輕咳一聲,說道:“今日早朝,主論何議郎的《防治災異百條上議疏》,皇帝令爾等出列請教,也是對此疏的正確與否進行辨論,可能通行天下?好讓各地郡守縣令再遇災厄時不至束手無策,也讓世間百姓少得災禍之害。而不是爭論些其他不相干之事。陳大夫,還請慎重詢問。”

何白不由暗暗感激何進,自已對儒家學說畢竟不通。其他方面也算是才疏學淺,所知的學識也不多。不似諸葛亮那般舌戰群儒有守有攻,可算遊刃有餘,只區區數言便可讓他人啞口無言。

但若解釋後世的那些先進知識還成,趟若辨論其他,特別是政治方面,必會遭他人所暗算、辨倒。何進身為大將軍,為朝臣之首,有他幫忙說話,之後的事情就會輕鬆許多了。

果然在接下來的辨論與詢問之中,何白又回覆最初時的那般遊刃有餘了。無論何人提問,何白都能做出一番不錯的解釋。百官驚異的發現,除了不通儒學與諸子百家之學說,單論何白本身的學識,涉及面之廣博幾乎涵蓋了世間已知的所有事物。

從天南地北、宇宙洪荒,古今往來,宏觀微察,林林種種,可說是無所不通。就如傳說中的神獸白澤一般,事事皆明,讓人驚歎不已。然而何白解釋,又多有包括儒學與諸子百家在內的影子,叫人萬分驚奇。

百官們此時才發覺,何白之學識多是來源於自然,師法於自然,可算是黃老一脈的傳人了。而不是最初眾人所認為的那般,何白只是一介武夫,只想以異談怪論來搏人眼球,甚至可能是十常侍在暗中所搞得鬼。

畢竟黃老學說屬於唯物主義,與儒學的唯心主義不同。而漢朝,特別是西漢初期時對於黃老學說特別重視,治國都是採用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因此才有了漢文漢景時的大治。所以百官們對於黃老學說並不陌生。對於何白上疏議論災害一事就不足為怪了,反駁儒學從孔子時就提出的天人感應說也屬正常之事了。

雖然自從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之後。黃老學說從此成為了非主流思想,但儒生們在學儒學之時,也會選修黃老學說,只是所得沒有何白的這般細緻專精罷了。儒生對於黃老學說並不排斥,要不然也不會由著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壯大了。

於是百官們從最開始的問難,到後來的一意提問,到一心追求天地間未知的學識,讓整個早朝變了意味,成了何白一人的授課學堂。何白每每有驚奇卻又合理的解釋,頓叫人拍案驚喜不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