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玄學的入門是什麼?
是氣。
天地之氣,自然之氣,還有每一個生靈體內的元氣。
風水玄學,本是天地之道,掌握的是天地能量流動的規律,如果不能感受到氣,感受天地的能量,一切都只是空談。
在華夏五千年淵源流長的歷史裡,風水之術,可以分為兩派。
一派是理氣派。
認為天地山川皆有元氣,凡人若想借天地之力,就必須得培養自身的元氣,與天地自然共鳴,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另一派,為御物派。
人生在天地間,就是不斷向天地自然索取,人身為萬靈之長,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有智慧,會藉助工具。
御物派,就是透過借御萬物,來調劑陰陽,演化神奇。
比如符法,靈器,
又比如借山川形勝,佈下奇門遁甲陣法。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兩派不斷交融,各有所長,界限並不是那麼明顯。
鹿未玖這一派,可以歸為理氣派,但又有御物派的手段。
他透過神識烙印給楊喬的一篇入門築基篇,就是指點楊喬如何聚集元氣,完成第一步的功夫。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我擦!”
楊喬看到第一段立刻噴了,這不是《九陰真經》麼?
老師不是玩我的吧!
還好,內事不決問百度,有不懂的地方,手機開啟,上網查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哦,這段話來自《道藏》,是道家一部聖典。
楊喬自然不清楚,鹿未玖的學識很大一部份得傳自葛洪,而葛洪正是道家一脈的鼻祖人物。
風水宗師不一定是道士,不過道門中人,很多人都繼承發揚了風水玄學是不爭的事實。
疑問解決,他就沒太糾結,而是認真的去看鹿未玖留下的入門築基篇。
字並不多,就百來字,意思也不復雜,就是讓楊喬觀想,體悟身體裡的一股元氣,然後以這股元氣為核心,不斷聚集更多的元氣,直到築基完成。
聽上去像是道家氣功一樣。
楊喬對這篇築基的功夫有點懷疑,不過想想鹿未玖的為人,不可能拿東西來敷衍自己,最後還是沉下心照著入門築基的方法去觀想了。
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