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三娘和連家媳婦一起退下,出了院門,方覺腦門上冷汗都出來了。連家媳婦便擦著汗道:“果然是將軍家的女兒,明明剛剛她是笑著,說話也和氣,可我心裡就是怯得慌,腿都軟了。”
“還好還好,我就說辛姨娘不是愛計較的,總算這一關有驚無險。但願以後她們能長點兒心,別把事情做絕。”
“我覺著你是白操心,你第一年在廚房?不知道咱們那些嫂子姐妹什麼德性?今天辛姨娘沒發話,她們只會變本加厲。”
杜三娘想想也是,嘆了口氣,搖頭無奈道:“那沒辦法了,反正能照應一下,咱們儘量照應,照應不了,就隨她們去吧。”
連家媳婦苦笑道:“我的妹子,咱們便豁出臉,又能照應到哪裡?罷了罷了,就盡我們所能,其他聽天由命。”
一邊說著,就漸漸去遠了。
不知不覺,便是十幾天過去。
端親王府裡,太妃和王妃都不喜歡熱鬧,所以早就以禮佛為由,免了小輩們的晨昏定省,不過是初一十五,大家一起來壽寧宮請安,說笑一會子就完了。
秦氏作為世子夫人,原本廖氏該帶著其他幾個姨娘過來請安,但除了最初一年的應付差事,到後來,索性連敷衍也沒有了。秦氏也早就習以為常,一來二去,幾位姨娘倒是把給廖氏請安當成頭等大事。
不過這些日子,姨娘們的隊伍就不那麼齊整了。
辛念“恃寵而驕”,自不用提。古姨娘險死還生,還指望她能如往常一般給廖氏請安?沒拿個小人扎針詛咒並非古姨娘善良,而是她不敢。
但作為姨娘,在親王府裡,規矩還是得立,好在除了廖氏外,還有個秦氏。
從前不在意世子夫人,廖氏不會說什麼,現在辛姨娘和古姨娘去給夫人請安,廖氏就更說不出什麼。
這日一早,辛念和古姨娘來到秦氏房中,見她正在吃蓮子羹,古姨娘便笑道:“夫人小廚房的常大娘果然是手藝好的,隔著這麼遠,就能聞到蓮子羹的香氣。”
荔枝端著盤子,為兩人上茶的同時,每人面前也放了兩盤小點心並一碗蓮子羹。秦氏便笑道:“你們也嘗一嘗。最近幾日廚房那邊送來的飯菜不太合胃口,吃不了多少就放下了,偏從小我爹就和我說,這早飯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恰好小廚房裡還有去年剩下的一些材料,都好好兒的,我便命她們做了蓮子羹,一則添補早餐,二來也不浪費。”
古姨娘本就是個直爽的,且感覺在秦氏和辛念面前十分放鬆自在,因便端起那碗蓮子羹,吃了兩口,便不住聲地誇讚。
平心而論,這蓮子羹確實做得好,尤其那顆大紅棗,軟糯甘甜,配著濃濃的銀耳蓮子,當真爽口怡人。
兩人吃完後,三人一邊喝著茶,古姨娘就抱怨道:“我還道廚房那些勢利小人只給我上眼藥,原來連夫人這裡她們也沒放過。辛妹妹,你那邊怎麼樣?”
辛念若有所思,聽見這話,便沉吟道:“夫人和姨娘的飯菜都不好麼?我院裡雖不能和從前比,但葷菜還是有兩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