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萬字,求月票!
這兩天狀態好,爆更!
……
槍口放平,300米歸零,王鎮趴在單兵坑內,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右眼透過紅外夜視儀死死盯著三百米外正狼狽逃竄的目標。
右手輕輕釦動扳機,“砰!”
一發7.62毫米NATO彈跨過300多米的距離,擊打在裝甲車側面裝甲上,發出‘叮’的一聲,炸起火花。
距離自己估算落點偏差一米多。
黑夜,距離的預估上出現偏差太正常了。
不過有這一槍,王鎮就能對距離有個準確判斷了。
槍口移動,目標換成掉頭就跑的那些緬甸兵,手指輕輕釦動扳機,‘砰!’
槍響,人倒!
調整槍口,再次扣動扳機。
這次卻沒打中。
沒辦法,300米,哪怕是王鎮也不能保證百發百中。
這麼一會兒功夫,架在兩側的105無後坐力炮再次發威,“轟”“轟”
在300多米的距離上,105無後坐力炮簡直就是大號的狙擊槍,操控方便,精準度高,堪稱巷戰神器!
兩團火光在前方爆開,夜視儀下,前方人仰馬翻!
剛剛跑出去郭靖雲一夥猛地減速,俯身一把抄起地上的迫擊炮筒,扭頭看了看一邊朝著身後胡亂射擊一邊跑路的緬甸兵,估算了一下距離後,一發迫擊炮彈就塞了進去。
‘蹬’‘嗖’‘轟’
看著炸開的火光,郭靖雲大聲報出一大串數字,身邊其他十多人聽了,兩人一組立刻開始調整手中的迫擊炮。
正常使用迫擊炮都是五人一組的,最少也要兩人,而且不同於郭靖雲拿個炮筒就能保證精準度,正常的迫擊炮有炮身管、座板、炮架、方向機、高低機、瞄準鏡、附件組成。
附件中有象限儀、油壺、垂球、銃子、標杆等
使用起來也很繁瑣,首先就是要挖出座板坑。
座板坑前深後淺的坡形,後用土進行加固,保持座板的底部、邊緣等處與土壤密合、穩固,若座板結合不夠密實,在射擊中會造成座板底部受力不均或前方下沉過大,影響射擊精度。像是垂球就是用來測量迫擊炮組裝完畢後是否保持水平的,如果沒有水平,那麼測量出來的各種資料再怎麼準確,炮彈落點也是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