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危矣。”
在收到一樁河北遞來的行狀訊息後,劉璋給出了一句判語。
前面和白馬將軍公孫瓚結盟共同對抗袁紹的黑山軍,自公孫瓚敗亡於易縣,加之連敗於袁紹之手,黑山軍聲勢頓衰,士眾離散,張燕率著黑山軍殘部人馬遁入太行山中,以求苟且於一時。
此中由於黑山軍不善於經營,慣於剽掠為生的習性作風,所以黑山軍殘部人馬為了生存,經常做出襲擾劫掠河北州郡的事情來。
而對於黑山軍的殘部人馬,時不時襲擾州郡的情況,袁紹秉著除卻內憂的打算,派遣了投靠他的豫州牧劉備前往征剿。
局勢到了這一步,按照劉備的軍事水平,以及張燕等黑山軍對於太行山的熟悉瞭解來說,黑山軍尚且能得藏匿苟活。
然而近來河北遞來的訊息言說,袁紹自河東返回鄴城後,沒有消停下來,而是派遣麴義、張郃、顏良、文丑等河北名將兵出多路,四面八方,仿若一張天網般圍剿起了黑山軍殘部。
當下正值隆冬,寒風凜冽,黑山軍一則不得劫掠郡縣,藉以獲取糧草輜重,二則又需小心對敵往太行山撲來的袁軍人馬,內外交困如此,前路晦暗不明。
是以劉璋對黑山軍的未來十分的悲觀了起來,他斷定,黑山軍恐怕很難熬過這個寒冬了,而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打著這個念頭的劉璋,前面就派遣了張松前往太行山中,自黑山軍中得到了張燕的效忠,多有黑山軍將領的妻小被遞送到長安為質。
也即是,如今的黑山軍,可以歸作劉璋麾下人馬。
半眯著眼睛思量一二後,劉璋向荀攸吩咐了一句“令法正從河東領軍北上,看看能否接應黑山軍到河東來……當然,還需遣使告知張燕,讓他速速南下,萬不可與袁軍人馬死磕到底。”
“諾。”荀攸應了一聲,對於劉璋的安排他沒有什麼異議,黑山軍即是投效了劉璋,他們理當為黑山軍的存活做出一二努力。
當然,也僅限於一二努力,在荀攸眼中,當下寒冬臘月,非是動兵之良時,派遣河東太守法正去迎納黑山軍,算是足夠的努力了。
荀攸揮筆立就,書寫了一封書信,書信上命令河東太守法正去做兩件事情,一條是遣使到黑山軍張燕營中,呼喚張燕南下,第二條是督促法正北上接應張燕。
荀攸書寫完畢後,一旁的書吏程鬱端著一席印綬上前,在書信的末端蓋上了秦王之印,今時劉璋登臨秦王之位,文書往來,自是需要秦王的印記。
蓋印之後,這封文書將很快自長安遞出,向著河東發去,不過這都是下面的吏員的事情,荀攸作為幕府的主簿,他針對袁紹動員大眾圍剿黑山軍一事,給出了他的看法。
“袁紹先遣劉備進剿黑山,今又著麴義、張郃等上前。”荀攸依著事情的情狀分析道“可見袁紹對劉備並不是足夠信任,也是對劉備的能力不夠肯定。”
“不過說來也是,劉備與公孫瓚同學於往日的尚書盧植門下,而公孫瓚之子公孫續今在黑山軍中,劉備又遲遲剿滅不了黑山,難免袁紹有一二見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