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方才將西城、上庸、房陵三縣的戶口、版籍、庫藏等資訊同步給黃權的張魯,他早早的拜見了黃權,同時表達了他期望早一點出發的想法。
卸下了上庸的擔子,自感一身輕鬆的張魯,有意早日趕赴長安,在長安過一段安生日子,而不是如過往一樣,每日都處於刀頭舔血的狀態。
黃權略作挽救,而後就同意了張魯的請求,並派遣了霹靂校尉陰溥護送張魯前往長安,做出對張魯很是看重的樣子。
第四日。
張魯、張衛一行人出了上庸城,向著長安行去。
期間張衛不時還顧上庸城,他神色怏怏,似是有所不快,自今日始,他們就不再是割據一方的諸侯,而是為他人僕下,被他人驅使的臣子了。
相比於神色不悅的張衛,張魯只在踏出上庸城的城門時還顧了一眼上庸城,而後前行之際,他卻是不再回顧一眼。
‘爭吧,爭吧。’
‘河北袁紹、中原曹操。荊州劉表、江東孫策,這天下,你們就爭吧。’
“乃公卻是不伺候了,我只要在長安做一富家翁就足矣。”
沿著漢水逆流而上,張魯來到了漢中地界,而後他為了早一點抵達長安,沒有去走穩妥好走的陳倉道,而是踏上了蜀軍稍稍維修過的子午道。
子午道北口抵近長安,是漢中到長安最快的一條路,所以張魯選擇了子午道。
子午道長四百餘里,而張魯一行日行五六十餘里,是以七八日後,張魯臨近了長安,見到了如巨獸一般匍匐在大地上的長安城。
長安城外一里處,劉璋靜候著張魯的到來,雖是以他今時今日的身份,本不該出城迎接他人,這有些自貶身價。
可劉璋不是按照約定俗成的行為去做事的人,他有著自己的打算,張魯獻上西城、上庸、房陵三縣歸降,又是同他有舊怨。
如張魯這樣一個人,若是劉璋不念舊惡,收降了張魯,這對劉璋的聲望來說是大大的有利,能夠動搖更多的中立人士歸降於他。
所謂千金市馬骨也。
當張魯抵近長安,見到城門一里處站立靜候的秦王劉璋,他連忙翻身下馬,近乎連滾帶爬的向著劉璋行去。
“大王。”在距離劉璋一二步的時候,張魯跪拜而下,向著劉璋施以大禮。
劉璋上前一步,雙手伸出,虛托住張魯,他揚聲笑道“師君別來無恙。”
“魯一如往常,無有變化。張魯自謙了一句,而後向劉璋言道“曏者就不曾拜見大王,今日得見,可知大王神采奕奕,倍於往常,實乃是令我欣喜。”
客套話道完,劉璋拉著張魯同車而載往長安城而去,一場宴會早已備好,就待張魯上門。
於宴會上,劉璋宣讀了一項任命“拜張魯為沔陽侯,食邑一千二百戶。”